
“人在他乡,胃在故乡。”读到这句话,我怦然之间生出许多感动与共鸣。
世纪之初来广州工作时,东山区的快餐店基本上被我吃个遍。粤菜讲究原汁原味,肉菜、青菜基本不用辣椒,于我而言,这似乎成了每餐饭的一次次考验,每每进餐,我总是向店家讨要一碟辣椒酱,尽管带甜,甚至于一点都不辣,但也次次“底朝天”,同事们笑话我“无辣不欢就是说你”。随着年岁渐长,入穗随俗,对粤菜的清淡鲜香也就慢慢适应,不过,但凡在家里做饭,我就会想尽办法去“复制”老家味道。
一碗小炒肉,湖南菜经典中的经典,辣中带香,香里透鲜,要炒好这道家常菜,那可要花点心思。
选肉有学问,太瘦则柴,太肥显腻,当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佳。选辣椒,即是选味道。不同辣椒有不同风味,湖南辣椒中,首选我老家的线椒,弯曲如钩,青椒脆嫩,红椒醇厚,要是有黄贡椒来搭配,那是好上加好;如果选用细长如指的朝天椒,那一定要提前预有“不怕辣”的心理准备;在广州,选螺丝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皮糙肥硕,看似憨厚,实则暗藏杀机,至少有三分辣度。辣椒的切法,决定小炒肉的品相,线椒斜切成小段,朝天椒切圈,螺丝椒宜拍碎后切成不规则的片;拍几颗大蒜,准备豉丝、姜丝小量备用。
“火不大,肉不香。”这是小时候父母时常对我说的话。小炒肉下锅前,猛火热锅很重要,热到锅底稍有烟气才可倒入调和油,放肥肉,煸炒出油脂,“吱吱”作响,厨房飘香,放瘦肉,加少量生抽,翻炒,瘦肉片立刻蜷缩,红肉变熟肉,把肉拨到锅子一边,放线椒和姜蒜拌炒,青红椒在热油翻腾间变得油亮,半分钟后与肉同炒,淋一点点酱油上色,沿锅边淋点水,煮一分钟,撒豉丝,少量食盐与味精,一气呵成出锅。
冰箱里有星期天做的一份辣椒炒肉。辣椒是父母在自家园子里摘的,从千里之外的老家带来广州,我格外珍惜,每次都把辣椒炒肉当精品来做,有时还“造”出另外的菜来。孩子妈妈说,想吃油豆腐,要么你再炒个鸡蛋吧。我灵机一动,把油豆腐对半切开,温油下锅,一点盐,加生抽,把剩菜一起拌炒,一份“辣椒炒肉再炒油豆腐”火速出品。打三个鸡蛋,放丝丝盐,打散,热油下锅,金黄鸡蛋饼,出锅放在辣椒炒肉炒豆腐上。自乐呵,自得意,这不又添一菜?老婆吃辣,或不吃辣,可自由支配,我反正是辣椒、油豆腐、鸡蛋一起整,无辣不欢。
油豆腐是丈母娘捎来的,鸡蛋是大姐顺丰快递来的,这小幸福,我自己都羡慕自己。
一碗小家常,满足故乡味,此生湖南人。
(龙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