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层叠叠的“地质蛋糕”。
近日,在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大树墩文心迳村,地质专家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罕见的水平硅质条带状灰岩。这一发现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深入了解地球演化历史的大门,兼具极高的观赏性与研究价值。
在文心迳村左前方,有一座神奇的石山,先民称之为“石钟寨”,海拔约50米,其岩层裸露出层层叠加的水平硅质条带状灰岩,呈现出独特的“千层蛋糕”般纹理特征,这些条带宽窄不一,却密密实实,排列得十分整齐,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构思的杰作,极具视觉冲击力,吸引了众多地质爱好者与游客的目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通讯员高峰
堪称地球上古老的生命“时光机”
省地质局专家组经过对“石钟寨”的考察,认为这里属于一处罕见的地质奇观,其地质遗迹是少有的水平硅质条带状灰岩,每平方米的岩石上有36亿个微生物的化石,堪称地球上古老的生命“时光机”,纵贯了地球十亿年的时光,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科研价值。
专家分析,从地质成因来看,硅质条带状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在远古时期,海洋中的生物残骸、矿物质等在海底不断堆积。其中,富含硅质的生物骨骼、藻类等遗体在特定的海洋化学条件下,逐渐沉积并与碳酸钙等物质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平面的升降、海洋环境的变化,使得硅质物质与碳酸钙交替沉积,经过漫长的压实、成岩作用,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硅质条带状灰岩。而此次发现的水平硅质条带状灰岩,其水平的条带分布,更是反映了当时沉积环境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海洋的物理、化学条件相对均一,没有受到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干扰,才得以让这些条带保持如此规整的水平状态。
研究地质演变的“无字天书”
在研究价值方面,它宛如一部“无字天书”,记录了地球演化的诸多信息。地质学家通过对硅质条带与石灰岩的成分分析、同位素测定等技术手段,可以精准地还原当时海洋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例如,硅质条带中所含的特定微量元素,能够指示出当时海洋中生物的繁盛程度以及海水的酸碱度、温度等关键信息。同时,通过对岩石中化石遗迹的研究,还能了解远古生物的种类、演化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生物进化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石山的山脚处有一小洞,洞中有尊奇石,用石敲之能发出“叮咚叮咚”的钟响声,方圆数里能清晰听到,故先民以石钟为寨,在山上结庐而居。“石钟寨”的先民认为巨岩有灵性,其一层层的地质横纹象征平安。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珍贵的地质发现,专家建议当地积极开展科普工作,为后续打造综合型山水旅游目的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设地质科普步道、设立科普展示牌等方式,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专业的地质知识,感受地球历史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