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红会)近日,广州一名患有轻微阿尔茨海默病的77岁老人从家中独自出门,其间广州遭遇强雷雨,老人却迟迟未归,情况令人担忧;家人到老人在电话中自称所在地点寻找未果,遂报警一同寻找,到了第二天更因为老人手机关机,再也联系不上。这可怎么办?
老人的手机信号停留在离家10多公里处
刘伯(化名)家住在位于白云区京溪街道的南方医院附近,4月24日事发当天独自出门买油。下午,察觉刘伯离家时间过久的老伴陈姨(化名)打电话给刘伯,当时刘伯表示,自己就在南方医院外的天桥底,陈姨前往寻找却不见人影,便在当晚7时半左右报了警,并在晚上9时左右再次打给刘伯。这次,刘伯称自己乘坐862公交车到了沙太北总站。“下车后到处乱走,掉到坑里了,爬不上来。”刘伯在电话中告诉陈姨,自己周围有水渠、有铁丝网,“你们应该找不到我,在桥下面。”
事发当天下午开始,广州各区普遍出现强雷雨,白云区更陆续发出暴雨黄色预警和雷雨大风橙色预警。根据公共安全视频提供的信息以及刘伯手机信号所停留地点的基站位置,民警判断,刘伯实际所在的位置,已经并非在他所说的沙太北总站,而是又走了4公里,到了北边的太和镇和龙村一带,距离南方医院已经有10多公里。但到了25日下午,刘伯手机关机了,无法继续追踪手机信号。公安出动警犬在基站位置附近搜索,也没有发现。
25日当晚,广州市红十字会收到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协助搜救失踪老人的紧急请求。
26日8时,广州市红十字会紧急动员,迅速组织城市搜救、蓝焰应急、知行心理等救援队的31名救援队员完成组队,并进入备勤状态。前方指挥部与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持续保持密切沟通,对失踪老人的情况展开深入分析研判,力求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搜救方案。11时,各搜救队伍带上装备在白云区和龙村集结,奔赴失踪老人手机基站所在位置,开启搜救行动。
抓住“铁丝网、水渠”等关键信息搜寻老人
根据刘伯此前在电话中所述“在桥底”,市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率先对桥下山林进行了搜索,然而并未发现任何有效线索。面对这一情况,救援团队迅速展开二次研判,决定将搜索方向调整至山上的高速路边,依据陈姨提供的关键线索,紧紧抓住刘伯所说的“铁丝网、水渠”等重要信息,采用网格式搜索的方法展开新一轮搜寻工作,力求搜索不留死角。
26日中午时分,当市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们在封闭路口和高速路进出口约100米处搜索时,看到远处水沟长满杂草的堤岸上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随后他们注意到了3米开外水沟边的一双脚。救援队队员于国武回忆,当时情况比较危险,刘伯正头朝下、脚朝上地半挂在堤岸斜坡上靠近底部的位置,双手牢牢地攥着铁丝网,幸好铁丝网卡着身体,才不至于进一步往下滑。此时,距离他失踪已经过去了40多个小时。
“我径直跑过去,喊了一声,发现老人意识还清醒。”救援队队员们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于国武通过狭小空间爬下去,发现铁丝网挂住了刘伯腰部的衣物,费了一番周折才和队友一起托举着刘伯,把他从铁丝网中解救了出来;并在第一时间给老人盖上衣物保暖。
26日12时44分,接报的120急救人员抵达现场,与刘伯家属一同将老人接走送院。经过医院检查,在ICU中治疗并恢复,在28日转入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