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减重门诊,医生为就诊者测量腰腹围。

医生手持埋线针,为患者实施“穴位埋线”。

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腹部火龙罐治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何瑞琪 通讯员代红燕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何瑞琪 通讯员郭毅飞、张小红、关志文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一场关乎全民健康的减重行动正在全国展开。近日,记者走访广州番禺、黄埔等区基层医院发现,体重管理门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青年成为就诊主力军,诊室门外也不乏“小胖墩儿”来问诊。从中西医结合疗法到多学科协作模式,再到社区健康管理,医学减重正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逐渐取代传统的盲目减肥方式。
门诊量激增 科学减重成主流
上午8时,番禺区中医院肥胖与代谢病诊疗门诊外已有多位患者等候。“上个月减重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出现哪里不舒服?目前各项指标如何?”诊室里,主任医师李辉正逐一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看诊,针对患者的详尽反馈,为其调整饮食安排、运动方案以及药物治疗计划。
“门诊每周6天坐诊,号源总是供不应求,现场有需要也会给加号。”李辉表示,自2021年科室成立以来,已帮助超3万名患者科学减重。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肥胖问题的普遍化,更是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而非盲目尝试“网红减肥法”。
“以前一周才接诊一两名肥胖患者,现在一天就有两三位,大家确实在响应国家号召‘科学减重’。”黄埔区中医医院康复科针灸医生陈燕说。去年10月,黄埔区中医医院在科学城新开设门诊,辨证施用中药和中医疗法对肥胖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今年春节后接诊量大幅提升。
一位体重达200多斤的男子,长得非常强壮,一问职业竟然是体育老师,虽然平时有运动,但是因为患有代谢性疾病,导致体重不断上升。还有一名来自清远的年轻女性,结婚得了“幸福肥”,公公婆婆做饭美味可口,丈夫又是馋嘴的,经常带她深夜“加餐”,生完孩子后体重更是减不下来。因此,这位女士专程“打的”过来求诊。
除了综合性医院积极开展体重管理服务,广州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积极发挥特色优势,为居民提供专业减重诊疗。“最近门诊号源几乎每天都被约满,前来咨询的患者明显增多。”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门诊医生表示,去年8月,该中心推出“中医师+营养医师+全科医师+心理医师”四师共管模式,将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法与穴位埋线疗法相结合,同时配合科学饮食计划、运动方案和心理疏导,为肥胖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
中青年求助 体重超标状态不佳
记者注意到,中青年群体是前来问诊的“主力军”。28岁的罗小姐体重异常超标,且伴有严重的腹型肥胖。她表示就诊前时常出现强烈的疲劳感、头皮油腻、掉发多,饥饿时出现头晕、心慌心悸等低血糖样反应,因为患有支气管哮喘,所以稍微一活动就容易气促,这些健康问题使她个人状态不佳。罗小姐希望通过专业方法减重。
今年33岁的黄女士是从珠海慕名来番禺找李辉医生了解如何科学地进行体重管理,“以前总觉得胖点没关系,直到体检报告亮起了红灯。”
青少年肥胖问题同样严峻。诊室里,15岁的中学生小陈身高173厘米,体重却接近100公斤,并伴有重度脂肪肝。“孩子从小就爱吃快餐,现在体育课都上不了。”陪同就诊的父亲满脸愁容。
量身定制 医院减重安全专业
在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减重门诊就诊的翁先生就是典型代表。翁先生身高178厘米,体重达134.8公斤,属于重度肥胖。伴随“三高”、尿酸升高和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出现,他终于下决心减重。“之前尝试过去健身房‘撸铁’、代餐减肥,饿了一个星期,结果一顿酒席体重又全长回来了。”翁先生的经历道出了许多“减重困难户”的困扰。医生告诉记者,几乎没有健康的胖子。到医院问诊的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基础疾病,且经历过多次减肥失败。“医院能为患者提供详尽的病因分析、疾病预警以及药物使用指导等。”
医院拥有全面的检查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肥胖类型和代谢状况。当下,现代体重管理已从单纯的“少吃多动”发展为包含医学评估、代谢调理、行为干预等要素的系统工程。
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介绍,通过医学检查能发现许多被忽视的健康隐患,如胰岛素抵抗、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这些都是健身房、减重训练营无法提供的。
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郭永标表示:“我们不仅关注体重数字的变化,更重视各项代谢指标的改善。”这种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能有效避免因不当减肥导致的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问题。
番禺区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谢政权表示,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方案,而非千篇一律的减肥模板。
埋线减重 中医减肥疗法火了
对于中度肥胖或伴有代谢疾病的人群,不少基层中医院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中医调理,配合饮食运动管理,能有效调节代谢、抑制食欲。谢政权从中医理论出发,提出“调体质”优于“减体重”的理念,采用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脾虚湿盛、肝郁气滞等体质问题,从根源改善易胖体质。
“别紧张,就像蚂蚁叮一下。”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手持埋线针,在陈女士的中脘穴位轻轻一推,比头发丝还细的蛋白手术线便潜入皮下,人体基本可以一周内自动吸收。
“传统针灸需每日施针,而埋线能实现24小时持续刺激。”康复科医生解释,这些可吸收线体如同埋在体内的“微型调节器”,通过机械刺激和生物化学效应双向调节代谢,这正是陈女士4个月减重8.5公斤的奥秘。陈女士身高1.58米,初始体重93公斤,伴有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经2个疗程穴位埋线治疗,配合饮食运动干预,4个月后体重降至84.5公斤,腰围减少19厘米,BMI下降3.4,脂肪肝从中度转为轻度。
“大部分人肥胖多因为运动少、压力大、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脂肪堆积,脾虚痰湿。”黄埔区中医医院康复科针灸医生陈燕说,门诊基本采用针灸、拔罐、埋线等方式,配合中医院特制的“轻身降脂茶”、膏方食用,帮助疏肝调神,调整身体代谢。
近年来,“埋线减重”成为比较火的减肥方式。一位来自清远的女士第一次来门诊“埋线”后,少吃多运动,约掉秤9斤,后来坚持治疗体重稳步下降。由于个人体质差异,“埋线减肥”的效果也因人而异,具体情况需要医师评估决定。
健康生活 科学减重带来改变
历经8个月的体重管理,罗小姐减重47.4斤,黄女士减重50斤。更令人惊喜的是,她们在初诊时的脂肪肝都已逆转,各项代谢指标恢复正常。但比这些数字更重要的,是她们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如今,黄女士已成为养生达人,掌握了科学搭配饮食、合理安排运动的技巧。
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的案例显示,科学减重带来的改变往往是全方位的。一位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的患者在坚持专业方案后,不仅体重下降,血糖、血脂等指标也明显改善。减重的核心是要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去。
谢政权坦言:“减肥是长期习惯的培养,耐心和坚持比速度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何单纯的节食或剧烈运动往往难以持续,因为它们没有帮助患者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医生方案
番禺区中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方案。采用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脾虚湿盛、肝郁气滞等体质问题,从根源改善易胖体质。
黄埔区中医医院基本采用针灸、拔罐、埋线等方式,配合医院特制的“轻身降脂茶”、膏方食用,帮助疏肝调神,调整身体代谢。
小建议:日常饮食要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增加身体代谢率,帮助减肥效果更持久。当“胖墩儿”建立起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的习惯后,改善的不只是体重数字,更是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