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反诈防火墙 守护百姓“钱袋子”
陈惠文

  农行东莞黄江支行工作人员讲解反诈知识。

  农行东莞分行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文/陈惠文

  图/农行东莞分行提供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从“冒充公检法”到“杀猪盘”,从“诱导取现”到“虚假投资”,骗局花样不断翻新,严重威胁群众财产安全。

  农行东莞分行始终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以识别为盾、以联动为矛、以宣教为基,构建起“预防—拦截—教育”全链条反诈体系,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金融安全屏障。

  火眼金睛,织密风险“监测网”

  近日,客户熊先生行色匆匆来到农行东莞常平支行,要求立刻取出账户中的15万元。出于职业敏感,客服经理主动询问熊先生取款的用途。熊先生开始答非所问,随后表示这笔钱用于“乡村振兴投资”,但对投资细节支支吾吾,并催促尽快办理。对此,该客服经理高度警惕,启动反诈预案处置流程,迅速向网点内勤行长和大堂经理报告情况。

  大堂经理上前与熊先生沟通,在多次耐心询问下,客户熊先生才说出实情。原来,熊先生通过一名“老乡”介绍,加入了一个名为“振兴乡村建设投资项目”的微信群,群内宣称“投资15万元可获270万元收益”。熊先生还向大堂经理展示了一个投资微信群,表示群里面很多人都赚钱了,因此他也想投资。

  听完客户的描述,大堂经理立即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投资诈骗,于是她耐心地向熊先生分析该投资项目的不合理之处。同时,内勤行长联系了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对客户进行反诈宣教。经过近1个小时的劝阻,熊先生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所谓的“投资群”实为诈骗分子搭建的陷阱,打消了继续取款的念头,避免了资金损失。

  银行网点作为直面客户的“前沿哨所”,是识别诈骗的第一道关卡。农行东莞分行将柜面与大堂作为反诈的主战场,通过定期开展反诈培训、规范业务审核流程、建立异常交易响应机制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柜面和大堂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提升反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以网点为宣传主阵地,在营业大厅放置反诈宣传折页、播放反诈短视频、张贴海报,全方位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切实提升客户的防范意识。

  警银联动,按下资金“止损键”

  “要不是警察同志和银行工作人员,我的钱就全都打水漂了!”客户李女士心有余悸地说。原来,前些天,客户李女士来到农行东莞东城支行,要求提取大额现金。在网点工作人员询问其取现缘由时,李女士表示要给别人帮她兑换美元,他人再将美元存入她的外汇账户。于是,工作人员建议李女士直接通过银行兑换外汇,这样安全性更高,但李女士坚持要取现。

  鉴于上述情况,工作人员判断账户存疑,便设法拖延李女士,同时立即通过警银联动通道,向反诈中心报送可疑线索,并向辖地派出所报案,请求警方介入处理。

  辖地派出所的民警找到了李女士。李女士告诉民警,她之前在网上认识一个“军官”,对方透露投资信息给她,引导她投资,正准备操作时被民警上门拦截。其实对方就是诈骗分子,利用“高汇率兑换”诱饵,实则通过现金交易逃避银行监测,最终将资金转入境外诈骗账户。在警银联动下,成功拦截客户取现,保障了李女士50万元账户资金的安全。

  高效协同是反诈制胜的关键。农行东莞分行与东莞市公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联动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快速响应、联合处置,形成了警银协作的新模式。“我们的网点发现可疑数据后,会及时报送镇街反诈中心核查;对符合电信诈骗特征或判断客户陷入诈骗陷阱的,迅速启动应急处理机制,联动市、镇两级反诈中心出警劝阻,严防群众上当受骗。”农行东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民宣教,筑牢反诈“心防线”

  “陌生链接不要点,转账汇款多核实!”在黄江镇黄牛埔森林公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反诈知识宣传活动正在开展。农行东莞分行工作人员向在场的家长和孩子讲解反诈知识,生动还原“刷单返利”“冒充客服”等骗局。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反诈亲子闯关”“模拟转账劝阻”等趣味游戏,让家长和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反诈知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反诈的关键在于提升公众“免疫力”。农行东莞分行坚持“宣教先行”,联合政府部门、公安机关、社区团委等单位开展系列反诈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折页派发、现场讲解、趣味互动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25年以来,该行已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反诈宣传活动33场,覆盖群众1.19万余人。

  金融安全无小事,反诈防骗需同心。从网点柜台的细节核查,到警银协助的迅速响应,再到全民宣传的生态构建,农行东莞分行正不断织密金融防护网。

  面对不断升级的反诈手段,农行东莞分行表示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更精准的拦截、更高效的协作、更创新的宣教,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农行力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