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岭山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AI+”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融合。
文/蒋幸端、大岭山宣
图/大岭山宣
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大岭山镇,“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正在推动着当地经济产业向“新”向“质”前行……大岭山镇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要用好市政府一号文利好政策,加快“AI+”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融合,赋能先进制造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双提升,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更优更强。
“人工智能+先进制造”
大岭山产业经济“加速度”
近日,位于大岭山镇的科技企业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加紧测试一款智能机器人,展现AI技术在制造业的新突破。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智能机器人领域“链主”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该企业在大岭山镇成长,近年来发展迅速。拓斯达控制平台研发中心于2024年推出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整合能力,可在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赋予智能体以“小脑与脊柱”的功能,引起了业内关注。在拓斯达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岭山正在构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生态,推动产业经济加速前进。
与此同时,不少大岭山制造企业在强化数智赋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去年5月,东莞市海能电子有限公司投入资金,在SMT车间8条生产线增加了“制造执行系统(MES)”,优化整个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制程和质量追溯100%。该公司SMT车间主任王红涛介绍,启用“制造执行系统(MES)”项目后,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18%,生产效益提升20%,产品质量提升13%,质量管理信息化,实现制程和质量追溯100%,生产辅助人员缩减20%。
在东莞市盈合精密塑胶有限公司的模具部,一台机械手正在娴熟地协助多台CNC设备联动进行钻孔、铣削、车床加工等作业。像这样的机械手,该公司模具部有数台,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让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该公司董事长刘奕表示,2024年公司产值同比增长超过30%,根据公司规划和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2025年产值再增长20%左右。
以上案例正是大岭山镇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AI+”赋能先进制造的生动缩影。
向“新”向“质”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彰显优势
一直以来,大岭山镇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为该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组数据可以证明:去年,大岭山镇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增至9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7家,总部在大岭山的国内上市企业增至3家,形成了家具、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3大产业集群,工业占GDP比重近六成。
2025年,大岭山持续向“新”向“质”突围,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推动大岭山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大岭山提出,要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彰显大岭山优势。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AI+”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融合,赋能先进制造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双提升,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更优更强。加快谋划工业机器人主题产业园,推进人工智能企业与机器人企业深度融合,参与构建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体系,打造工业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小模型、“工业机器人应用样板车间”等平台。推动机器人在新一代智能终端产业制造环节的应用,支持机器人产业企业建立工业应用场景和数据采集中心,带动本土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合作,拓展工业生产、施工建筑等领域应用场景,更好赋能千行百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