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刘满元

  美丽厚街 叶瑞和摄

  文/刘满元

  2025年,厚街镇将“产业提质升级年”作为发展主题,锚定“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崛起、未来产业布局”三大主线,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月,厚街镇高规格召开厚街镇党委(扩大)会议。会上,厚街镇主要领导表示,今年围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的目标,厚街要以“五个高质量”为路径,奋力谱写厚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其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所在。

  如何建设?厚街镇明确提出,将通过AI赋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引优育强”新兴产业、启动“双创综合体”“创新联合体”“中试+”三大科创载体以及叠加市镇会商制度试点等科技赋能举措,推动厚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AI赋能 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厚街镇爱玛数控的智能车间,一张张真皮原料正被激光扫描仪快速捕捉纹理特征,AI算法随即生成最优切割路径,精准避开褶皱与瑕疵。“传统皮革裁剪依赖老师傅的经验,要花上一两个小时计算,利用率很难提升,而我们的AI排版系统通过深度学习与多皮混排技术,仅用两三分钟时间,就可以把利用率提升2%。”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权介绍说。

  这2%的提升看似微小,在制造业中却意味着百万级效益。以每天消耗10万尺皮革的家具企业为例,每年可节约成本相当可观。“更重要的是,系统24小时自动运行,彻底打破了行业对高技能工人的依赖。”王国权透露,该技术已服务厚街本土多家制鞋和家具企业,并在海外市场快速铺开。爱玛数控的转型实践,正是厚街镇传统产业加速革新的生动注脚。

  “引优育强”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如果说传统产业转型是厚街镇的“根基工程”,那么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是其抢占未来的“关键一跃”。近年来,厚街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强引育、优政策、聚人才、促创新等多措并举,全力打造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体如下:

  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分类引导辖区企业加强科研投入、深耕细分市场、塑造核心竞争力。通过“领航—单项冠军—小巨人—高成长”梯队培育计划,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今年,厚街镇将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培育3个特色优势产业链集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积极争创市镇会商制度试点镇,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合作,提升主体研发能力。年内,厚街镇将力争新增5个以上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2—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升级一体化发展,加大对节能、环保、健康、智能等先进技术攻关。通过标准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年内将主导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培育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树立标杆。

  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积极推广“厚才卡”制度,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年内将交付人才公寓800套,引进战略科学家5名、领军人才20名,培育技术工人1000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聚焦下一代移动通信(6G)、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君泰、怡昌、光达、联东、厚山低成本产业空间等一批高品质产业平台。年内将打造优质产业集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广阔舞台。

  建立创新联合体

  再造“隐形冠军”集群

  走进巨冈精工的车间,一台台高精度数控机床正在调试,完成后立即发往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企业。这家扎根厚街十余年的企业,凭借在高端数控装备领域的技术积淀,连续在细分市场高歌猛进,成为国家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标的”,并荣获2024年广东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然而,巨冈精工董事长黄光景却坦言:“单靠一家企业的研发,难以突破产业链‘卡脖子’难题。”

  3月中旬,随着东莞市工业母机与模具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为厚街镇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蓝图上落下关键一子。

  东莞市工业母机与模具创新联合体由巨冈精工牵头,联合中泰工业等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组成。这一覆盖“产学研用”全链条的联合体,首期即投入1.3亿元,剑指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模具与五轴数控机床的国产替代。据测算,项目将带动产业链新增产值2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集群。

  “创新联合体通过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产业链共性技术难题。”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卢亚表示,通过创新联合体组建,有组织有目的开展协同创新与技术攻关,推动工业母机、模具与东莞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实现东莞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启动“双创综合体”与“中试+”平台

  剑指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如果说创新联合体瞄准的是技术攻关,那么厚街同步启动的“双创综合体”与“中试+”平台,则直指科技成果转化的两大瓶颈——初创项目孵化难与中试环节缺失,厚街正以科创平台筑基,打造创新高地。

  “双创综合体”项目即“厚街创新创业社区”,以厚街镇创新大厦启动区,联动厚街镇厚山现代产业园低成本空间为发展区,扩展整合镇内相关产业园区为扩展区,形成“1+1+N”的科技创新基地。该项目聚焦装备制造业赋能传统产业链的短板环节,以“产业科技项目”为抓手,引导龙头企业孵化培育产业链创新项目,大力招引高素质科创人才,建设龙头企业和“产业科技项目”带动的产业创新社区,打造创新项目孵化场、装备制造赋能传统产业战略集聚示范区。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中试+”平台的破局意义。如果说双创综合体解决的是“从0到1”,那么“中试+”平台则瞄准“从1到100”的产业化发展。

  数据显示,未经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仅30%,而经过中试的可提升至80%。有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建设一个专业中试车间需投入数千万元,中小企业往往望而却步。为此,厚街将推动相关高校与镇内具备升级为“中试+”功能环节的检测机构、工程中心、平台等主体合作完善组建“中试+”相关功能环节,为制造业企业的中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通过“中试+”平台的建设,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加快新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引进先进工艺和设备,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厚街镇科技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正通过市镇会商和“中试+”项目渠道,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储能材料与器件重大科技转化基地、中节能东莞厚街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等一批项目落户厚街。

  市镇会商机制:

  一场科技赋能的“双向奔赴”

  在厚街的科创棋局中,“科技工作市镇会商制度”堪称点睛之笔。这一科技工作全新机制,将市级科技资源与镇域产业需求深度绑定。

  2025年,厚街镇与东莞市科技局共同敲定第一批“十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围绕“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旨主线,以强化厚街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为核心,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构建市镇联动“小气候+大科技”的工作格局。

  市镇会商机制将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和“有目标的成果转化”,面向厚街实际需求,强化科技工作的服务调度,市镇联动系统导入项目、人才、平台等优质科技资源,引领、推动厚街抢抓产业技术变革风口,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