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松山湖科学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通讯员市宣
图/东莞市委宣传部提供
东莞,这座闻名遐迩的世界制造名城,凭借其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和强大的产业实力,长期在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东莞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重任,这不仅关乎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对区域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东莞大力推动产才共融的生动实践,始终将民生保障摆在重要位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莞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奏响一曲激昂澎湃的时代奋进之歌。
经济腾飞:
制造业立市的坚实脊梁
4月13日,2024—2025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总决赛落幕。东莞新彤盛队3:1战胜四川蜀道远达队。东莞队球员杨舒予荣膺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这是时隔六年后,东莞新彤盛女篮再次捧起WCBA总冠军奖杯。
这次夺冠尤为不易,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以弱胜强的黑马。回望东莞新彤盛女篮的冠军征程,球队特质与东莞这座城市再一次深度契合:从常规赛的稳扎稳打,到季后赛的黑马突围,再到总决赛的巅峰对决,东莞新彤盛女篮的姑娘们用汗水诠释了“敢闯敢拼,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也是东莞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时刻,东莞新彤盛的奋勇夺冠极大地鼓舞了社会各界的信心和决心。它再次证明:东莞,是一座敢于梦想、敢于胜利的城市。作为中国著名的“篮球城市”,东莞的体育氛围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2024年,东莞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82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位居广东省第2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同样是全体东莞人“敢闯敢拼,永不言败”的精神结出的硕果。
东莞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坚实支撑。制造业作为东莞的立市之本,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众多制造业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展业务版图,为东莞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东莞实施新一轮“大技改”,加快八大领域设备更新,引导22万家制造业企业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工业技改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总产值超过2.5万亿元。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东莞涌现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236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0200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新升规工业企业超过1500家,居全省第一;新增A股上市企业4家,居全国第六。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提升了东莞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产业升级树立了标杆。
东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明确“8+8+4”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先立后破,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增数字化转型企业2041家,一业一策推动工业母机、模具等产业发展,打造家具、服装等“制造美学”品牌,化工、玩具产值分别超过700亿元、5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三大手机”出货量占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近五成,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成果的取得,彰显了东莞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汇聚:产才共融的生动实践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东莞深知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构建“政策引领+产才共融+服务赋能”的全链条人才生态。
4月19日,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杭州站)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683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携2万多个高精尖岗位齐聚西子湖畔,向长三角人才伸出“湾区机遇”的橄榄枝。
本站招聘活动由教育部,广东省委、省政府主办,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联合广东省委人才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以及东莞市委、市政府承办。东莞以国家级科研重器领衔,汇聚覆盖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与国家级创新载体,形成“科研—产业—人才”的黄金三角,提供大批高端、高薪岗位,以最大诚意欢迎广大英才,以最优薪酬打造人才价值释放高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东莞产业实力强劲,产业链体系涵盖34个工业大类,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速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千亿产业强势崛起,半导体、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产业蓬勃生长,全国第四座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在松山湖先行启动,滨海湾人工智能先行区加速腾飞,点燃湾区科创引擎,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场跨越珠江与钱塘江的“湾区之约”,不仅是“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求贤若渴的直观体现,更折射出广东助力大学生就业的系统性方案——将长三角“人才高地”与广东“智造高地”深度结合,以湾区智慧助力青年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
截至2024年底,东莞人才总量达328.2万人,其中制造业人才总量达133.6万人,持证技能人才共61.4万人,R&D经费支出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东莞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2024年还首次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全国前十,排名上升五位。
“是人才·进莞来”,是东莞的引才口号。事实证明,这绝不止于口号,更是东莞的初心、决心和信心。
在政策层面,东莞以“1+1+28”人才政策体系为纲领,明确将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在平台建设方面,东莞依托产业基础,将平台作为引才聚才的核心载体。像松山湖科学城凭借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吸引了一大批顶尖科研人才。
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东莞从生活友好度提升、文化深度融入、青年强大引力等多个维度出发,打造城市友好型体验。东莞还通过开展“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港澳青年看祖国”等品牌活动,增强人才归属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东莞将继续发扬“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全力以赴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数百万人才与城市一起成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书写“人、产、城、文”共鸣共进、共生共荣的佳话。
民生保障:
幸福东莞的温暖底色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民生保障不仅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关键所在。东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将民生保障置于重要位置,努力绘制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画卷。
教育是民生之基,东莞在教育领域持续发力,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24年,东莞学位供给跑出“加速度”,全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3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084个,市第十二高级中学建设有序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完成立项招标,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均衡。东莞今年将增加3所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纳入名额分配。在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8所学校的基础上,新增石龙中学、万江中学、常平中学列入名额分配范围。这三所学校均是省一级普通高中,凭借长期的办学积累,汇聚了优质师资队伍,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学生成长发展成效显著,办学水平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医疗是民生之需,东莞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健康服务水平。近年来,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健康东莞建设,聚焦医疗卫生服务“关键小事”,办好事关群众健康“民生大事”。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广东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对114个项目实现省内互认共享,减少重复检查负担,为患者节省了就医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东莞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改革主题,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的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馆,全市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升至34%,实现了倍增突破。此外,东莞还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搭建“市—镇—村(社区)”三级精神卫生防治网络体系,为群众在家门口提供高质量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诊疗服务。
养老是民生之依,东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多元养老服务,让长者乐享幸福晚年。2024年,东莞新增养老床位541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82.7%,均超年度计划。建设临终关怀服务中心,全市共有34家机构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设置床位383张。适老服务更显温度,702户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模拟家庭”“爱心防跌包”等创新服务惠及数千长者,长者饭堂提质扩面,居家养老送餐服务暖胃更暖心。惠民政策再升级,全年新办敬老优待卡3.99万张,取消长者优待卡户籍限制,长者不分户籍免费乘公交,城市温情跨越地域界限。
就业是民生之本,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今年,东莞把“完善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东莞以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为牵引,对接产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以工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底线,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实施好就业扩容提质、“莞爱人才”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事业单位服务效能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人社服务保障七大行动。
东莞在民生保障方面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数据和成果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在东莞的大街小巷,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学习,老人们在社区里安享晚年,病人们在医院里得到精心治疗,劳动者们在岗位上努力奋斗……这一切,都彰显了东莞民生保障工作的成效,也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展望未来,东莞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东莞的民生保障工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幸福东莞的温暖底色将更加绚丽多彩。东莞,这座魅力之城,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