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加速 质赢未来
谢英君

  当下,AI技术的迭代,贸易风波的持续,总让人生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尤其对热爱这座城市的人而言,“东莞的前途”成了普遍思考。

  而今年的广交会犹如一颗定心丸。东莞组织了458家企业参展,首日订单成绩即超出预期。仅一场“贸易之桥”供采对接活动,20多家莞企就达成了意向签约1200万美元。从事进口业务25年的迪拜采购商雅西斯面向镜头告诉全世界:“我爱东莞制造!”

  制造业就是东莞的底气。不久前,电影《哪吒2》周边产品火爆,品牌方向东莞生产商追加1亿元大单,东莞上百家企业协同生产将之顺利消化,见证了“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龙头企业“大树参天”、腰部企业“绿树成荫”、中小微企业“百花齐放”。如今,东莞的制造业体系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这里生产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智能手机,五分之一的毛衣,四分之一的动漫衍生品以及全国近85%的潮玩。面对外部环境挑战,东莞制造业危中见机,加速提质。

  丰厚的制造业家底,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东莞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海量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东莞今年“一号文”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根据规划,东莞力争三年内引进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在《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2035年将东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目前,东莞的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R&D占比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重要基地。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是东莞的定力。

  在东莞,制造业进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正在互相提速。今年3月19日,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正式开服,标志着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正式落地东莞,助力行业效率跃迁和城市智能化升级。同时,一座1500亩的“AI岛”蓝图已成——位于滨海湾新区的灵犀岛。根据规划,灵犀岛不仅是一个“AI+制造”加速器和“未来实验室”,更是AI技术体验中心。预计到2030年,滨海湾将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全域应用先导区,实现人工智能产值600亿元。

  回到日常生活,AI时代的红利在东莞早已润物细无声。近日,国内首创“可进化式AI玩具”诞生于东莞茶山镇。这款毛绒小熊玩具依托端侧语音交互技术,搭载“潜岳”语音大模型,可以精准解析自然语言指令,能与用户深度智能对话,拥有情感交互能力,甫一面世即成爆款。民生方面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东莞的高速公路通过部署摄像枪,结合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路面拥堵和事故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感知;莞城医院应用一款搭载图形算法的AI智能设备,用于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促进行动。“人工智能+”,正为东莞带来实实在在的城市品质提升。

  在当前全球复杂形势下,“顺风顺水”的环境可遇不可求,逆水行舟才显真本事,奋进图强者更能行稳致远。东莞恰是如此,数字可以佐证:今年一季度,东莞市进出口货值3563.5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出口高端装备同比增长29.7%、电子信息产品同比增长18.8%。近3年,东莞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均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亮眼。一季度,东莞市民营企业进出口2238.6亿元,同比增长31.6%,占东莞市进出口总值的62.8%,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9.4%,占东莞市进出口总值的37%。

  高端人才的趋向也能说明东莞的城市实力和发展潜力。日前,“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启动,东莞以国家级科研重器领衔,顶尖智造组成“引才天团”,提供众多高端、高薪岗位,打造人才价值释放高地。

  这就是东莞的底气。DeepSeek概括得好:“东莞的底气来源于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全产业链生态,以及‘制造+创新’双轮驱动的转型升级活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东莞正在加速提质换挡,凭高质量发展赢在未来。

  今年以来,东莞还有更多好故事,我们特选取了其中一些好样本,推出《东莞加速 质赢未来》特辑,以供参考。

  策划:陈治家

  本版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

  本版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