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档案
4月24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6%附近窄幅震荡。拉长时间来看,自3月中下旬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震荡下行,从1.9%下行到1.6%。由于债券收益率和价格成反比,这也意味着债券价格上涨,债市走强。
业内预计,债市走势仍然偏强,短期将呈现震荡行情。若投资者想把握债市投资机会,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等,合理配置银行理财、债基,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产,此类“含债”资产的收益可随债市走强而走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债市行情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二季度预计降至1.5%
近期,债市走出了一波先强后震荡的走势。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月18日盘中走高至1.96%后,一路震荡走低至1.6%附近,自4月7日以来,一直在1.63%至1.7%区间窄幅波动。对于近期债市波动的原因,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分析,在贸易战影响下,避险情绪、宽货币预期升温,推动债市走势偏强。
展望后市,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张继强表示,对未来三个月债市持中性偏多观点。5月~6月利率有挑战新低的可能,二季度十年国债底部或可看到1.5%附近。
“国内货币宽松仍有空间,债市大方向上仍然偏强。”冯琳分析,但考虑到国有大行注资特别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发行带来供给压力,短期内债市面临一定利空扰动,预计债市大概率将呈现震荡行情。
“含债”资产配置
银行理财:“固收+”增厚收益 波动相对大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银行理财底层资产配置了债券类资产,但并非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含债”资产。其中,银行理财中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是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类型,此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是比较典型的“含债”理财产品。此外,混合类产品会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券类资产。
投资者通常可以通过查看产品说明书、产品的持仓报告等,来判断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含债”。
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分析,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选择纯固收或现金管理类理财,此类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存款、债券等资产,波动相对较小;可以承受一定波动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固收+”产品,此类产品底层资产以债券为主,辅以少量权益或衍生品增厚收益,波动可能会较高。
投资提醒
崔盛悦表示,若投资者有短期闲置资金需要打理,可以选择短期固收理财或现金管理类,流动性高且收益稳定;若投资者有长期理财需求,可以考虑中长期纯固收或“固收+”理财。
债基:纯债基金收益相对稳定、风险相对低
债市走强带动债基净值回升。债基是指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基金。
在债基配置上,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王方琳建议,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追求相对稳定的收益,可以考虑配置纯债型基金。“相较于将部分资产投资于含权资产(比如可转债和股票)的债券型基金来说,纯债基金收益相对稳定、风险相对更低。”王方琳说,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则可以考虑投资于股票或可转债的债券型基金(比如一级债基或二级债基),在承担高于纯债类基金波动性的情况下,获得高于纯债基金的收益率。
投资提醒
王方琳提醒,不要集中投资于某一类型或某一只产品上,分散投资以降低单一产品或单一类型基金的净值波动对整体资产收益所带来的冲击。
超长期特别国债:可在二级市场交易买卖 长期走势稳定
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上市交易,债市走强也将影响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走势。4月24日,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次发行,其中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经招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1.98%,共发行500亿元;30年期票面利率为1.88%,共发行710亿元。根据财政部安排,本次两种期限的国债招标结束至4月25日进行分销,4月29日起上市交易。此外,5月23日将首发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
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面向个人与机构投资者,既可以在部分银行购买(额度有限),也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购买,并且能够在二级市场自由流通。
“超长期特别国债适合长期资金的配置者以及寻找稳定收益的保守型投资者,可作为资产投资组合的压舱石。”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说。
投资提醒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如果投资者买入后不持有到期,在二级市场卖出,可能会承担因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但长期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价格不会大幅偏离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