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再获“绿牌”
卜瑜

  丹霞山是一座神奇的物种宝库。(丹霞山管委会供图)

  联合国专家在丹霞山考察。

  联合国专家在丹霞山考察。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丹宣摄影报道)4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发来“2025—2028绿牌认证”,对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成果与科学的管理能力给予高度评价。这一认证使丹霞山在地质遗迹保护、科研科普、可持续发展及社区共建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再次彰显了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联合国20年4次评估

  丹霞山均获绿牌通过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模式地和全球丹霞地貌对比研究基地,2004年入选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5年被认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20年来,历经4次评估均获绿牌通过。

  去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来自德国的亨宁·泽尔默和马来西亚的拉莎努巴里两位评估专家对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评估,复核过去4年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阶段性工作。在最炎热的季节,专家们登长老峰,探翔龙湖,白天考察景区,夜晚考察社区,全面了解丹霞山公园在丹霞地貌保护利用、园内乡村共建共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和自然教育科普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感受到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的魅力。

  两位专家评价丹霞山作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拥有非常成熟的管理团队与先进的建设经验,回去后将与自己公园的管理团队和区域网络进行分享。在丹霞山博物馆,亨宁·泽尔默留言:“这里是岩石、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之地。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学到很多。我们都必须学习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自然与文化。”拉莎努巴里留言:“丹霞山的壮丽景观,中国最好的自然学校。”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要求,世界地质公园须每4年接受一次评估认证。评估工作由2位专家到现场考察后提交书面报告,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和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分别审议评估报告,根据专家意见建议,决定给予被评估公园绿牌、黄牌或红牌,其中绿牌为顺利通过评估认证且有效期4年,黄牌为需要整改并于2年后接受再次复核,红牌为取消资格除名。最后,评估结果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查确认后,由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部向被评估公园发出认证通知。

  本次评估通过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提出了未来4年发展建议:一是作为“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应持续推进丹霞地貌研究的国际化进程,让更多公众了解这一独特的地质景观;二是作为中国地质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研工作的典范,推动世界地质公园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推广“世界地质公园自然学校”建设经验,将生物多样性教育纳入游客体验项目;三是推动世界地质公园乡村振兴,鼓励更多村民参与生态旅游产业,促进传统农耕方式更加生态友好,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四是持续完善导览解说系统,推进科普教育数字化;五是增设无障碍游览通道,完善适老化及儿童友好设施(如缆车、观光电梯等),确保所有游客都能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六是加强以世界地质公园品牌赋能地质公园合作伙伴和产品,提高世界地质公园显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