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正式合龙
李传智

  大桥合龙现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传智 通讯员严晓莹摄影报道)昨日傍晚,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跨西江钢混连续刚构桥迎来历史性合龙时刻。随着重达600吨的合龙段钢梁被缓缓提升至离江面40余米的高空,最后一段钢梁精准嵌入桥体,这座可通行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大桥实现全桥合龙。

  当日,佛山市高明区发布了全市今年以来首个高温预警。33℃的西江水面,热浪蒸腾。海事执法人员的白色制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西江日均通航船舶超600艘,桥梁主梁段长75米,施工水域通航孔两侧仅剩20米。”佛山高明海事处四级主办王国宇介绍,当天的施工水域现场,佛山高明海事处派出三艘海巡船与无人机组成“移动警戒网”,对下行主通航孔实施封航,现场“一对一”引导下行船舶从上行通航孔通过,过往船舶各自靠右航行,注意避让。

  在佛山高明海事处智管分中心的监控屏幕前,智慧监管系统实时跳动着船舶轨迹。执法人员正是通过“远程智慧”与现场管制密切配合,高效维护广湛铁路桥施工水域的通航秩序。这也是佛山高明海事处今年第六次在该桥上下游500米之间水域,实施单向通航交通管制工作,全力护航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的施工。

  记者了解到,此次600吨钢梁提升过程中,需要攻克通航干扰、施工难度大、施工精准度要求高等多重挑战。“每次施工吊梁都是一次新的考验,由于箱梁吊装位置、梁段长度不同,海事处采取的交通管制措施也有所不同。”王国宇说。针对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施工情况的不同,在每次吊梁施工前,佛山高明海事处均会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对施工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等细节逐一进行研究与把控。据介绍,高明海事处早在大桥施工初期,便与区交通运输、应急、航道等多部门建立起联系制度和沟通平台,形成监管合力。恶劣天气下,联动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得益于施工桥梁停工及时有力,多部门成功处置5起航标被洪水冲刷移位的险情。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关键工程,广湛高铁通车后,将使广州至湛江通行时间缩短至90分钟。广湛铁路贯通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联通粤西的“黄金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