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田”耕出开放“新高地”
耿旭静、董业衡

  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

  南沙港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穗南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2015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正式挂牌。十年来,南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贸易、航运、投资、金融、科技、粤港澳合作等各个领域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开放门户枢纽功能。

  截至目前,自贸区南沙片区累计形成的45项、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分别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等案例入选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推广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实施船舶安全检查智能选船机制等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从投资贸易便利化的突破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南沙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自贸“试验田”中耕出开放“新高地”。

  从投资自由化到贸易便利化 “制度型”开放能级不断跃升

  在自贸区南沙片区的改革图谱中,投资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如同“双引擎”,驱动着这片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不断突破制度壁垒。

  自2015年挂牌以来,南沙区动态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扩大服务业、数字经济领域开放。这一制度突破直接转化为“引进来”的强劲动能:2015年—2024年,南沙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百亿美元,丽芝士、兆科、骏德等跨国企业相继落子。2023年至今,落地沃博联广药、英诺螺旋等多支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基金。

  市场准入的放宽与产业政策的精准叠加,催生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南沙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等赛道,培育出小马智行、云从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同时,广州期货交易所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等3个品种累计成交额约19万亿元,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达470亿美元,跨境股权投资试点获批额度累计近300亿元,资本要素的跨境流动效率跻身全国前列。

  贸易监管模式的革新,是南沙破解传统贸易壁垒的“关键钥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货物、运输工具及舱单申报100%线上化,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针对跨境电商退货难题,南沙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切实解决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渠道不畅问题。针对生鲜商品的“智慧审证+提前申报”组合措施,助力其成为全国最大榴莲、车厘子进口口岸。作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依托华南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南沙港区,2024年进口规模达1288亿元,规模连续居全市第一。

  南沙国际贸易航运功能的不断强化,也带动着外贸出海的勃兴。汽车口岸年通过能力超200万辆,累计装卸量达1151万辆,稳居全国第一。在此基础上,南沙综保区连续三年获评全国A类,依托汽车出口“一站式”服务等政策,2024年汽车出口额达98.5亿元,五年间增长5倍;2014年—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0.2亿元增长至460亿元,尤其是进口业务稳定增长,“跨境电商业务进出口值”稳居全国综保区第一;保税油加注创新“一船多供”模式,累计加注77万吨,落地全省首单高低硫保税燃油混兑调和业务。

  从元宇宙政务到涉外法治高地 营商“软基建”持续优化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自贸区的软实力与竞争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南沙以“放管服”改革为支点,以法治创新为保障,构建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生态。

  2017年,南沙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并在全国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复制推广。全面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实行标准化申报,创新“AI导办”“AI审批”智慧登记新模式。全区电子证照已关联1717个政务服务事项,关联率达98.56%,助力企业办事材料免提交。

  “放管服”改革的背后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根据省事权下放相关文件,省级调整至自贸区南沙片区实施事项127项。其中下放实施事项50项,委托实施事项77项。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元宇宙政务服务模式,通过搭建极高还原度的实景三维仿真政务场景,打造全新的政务服务交互模式,实现办事人员可以第一人称视角沉浸式体验实景应用、互动办事、虚拟数字人实时客服和港澳身边办等五大特色功能,有效利用科技赋能助力办事服务“降成本、提效率、简流程”。

  法治环境的系统性构建,则为营商优化装上“稳定器”。从出台全省首个区县级法治化营商环境规划,再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等文件的陆续发布,南沙以法律保障为建设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提供支撑。而随着《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等文件的出台,内地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机制深化改革,省司法厅修订合伙联营办法,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南沙已逐步打造成为涉港澳、涉外法律服务集聚高地。

  目前,已有4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南沙。南沙国际仲裁中心首推的“3+N”仲裁庭审模式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批“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对企业而言,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广州仲裁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天喜表示,南沙的国际仲裁中心让涉外企业在遇到争议时,有了一个值得信赖且便捷的平台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这也让越来越多企业家和投资者愿意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2015—2024年

  南沙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百亿美元,丽芝士、兆科、骏德等跨国企业相继落子。

  45项、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分别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2014—2024年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4年的0.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0亿元,尤其是进口业务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