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一位网友晒出了一张保洁阿姨在公共卫生间一个隔间里休息的照片,立马引发了公众热议,也激起了很多人去自己所在的单位、附近的写字楼、商场、超市,看看自己的身边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4月20日央视新闻)
现实中,保洁员休息空间常常被忽视,很多人只能在消防楼梯道、工具房,还有厕所的隔间休息。为何保洁员只能选择这些“隐秘的角落”?细究其因,很多写字楼、商场在设计建造时,就没有将保洁员休息室考虑在内。加之企业内部治理存在制度真空,很多保洁员在打扫的间隙,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尴尬。
长期以来,有的企业因为保洁员属于“第三方外包公司”,懒得去管;有的单位受限于改造成本,不想去管……种种原因,让保洁员休息室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境地。不过,这种“默认”显然并不合理。这些在苦脏累岗位上的劳动者,他们所面临的休息环境差等现实问题,应该被社会看见。
每个劳动者的休息权都应得到保障,每个工作岗位都应获得应有的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早已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认识到,建造保洁员休息室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而是对劳动尊严的现实承诺和基本保障。这需要企业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找到突破,通过规划设计与改造,给保洁员一个有尊严的空间。
此次网友喊话,使得“休息室的普遍性问题”被大众看见,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而且,在媒体报道后,已有部分用人单位行动起来,为保洁员增设了休息区域,有的还提供了沙发、微波炉、电热水壶及电风扇等基本设施。希望类似的暖心之举,在更多地方落地生花,让更多保洁员能够在工作中拥有休息空间,增加自己的归属感。
保洁员休息室,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小切口”,映照出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温度。我们期待,未来的城市不仅有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面貌,也能有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的温情细节,让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劳动者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实习生:陈少兰 指导教师: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