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铁人三项队轮椅组运动员张健结束“跑步”(竞速轮椅)训练后在田径场一侧休息。

广东省铁人三项队站立组队员李奕宗单手扶把,在田径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进行训练。

曾经是旱鸭子的张健在过去的一年中学会了游自由泳。3岁那年,没有吃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一场高烧后,张健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腰部以下瘫痪。

独臂“飞鱼”李奕宗进行日常的自由泳训练。

跑过90余场马拉松的张健有着较好的体能,他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刻苦认真。

视障铁三运动员杨晓婷(左三)在引导员魏静(左四)的带领下,和队友练习跑步。

因为参与铁三训练,晓婷和她的引导员魏静成为了好朋友,两人常牵手同行。

一整天的训练结束后,张健回到宿舍洗脸、换衣服。

扫码观看视频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林琳
他们各自面临自己的障碍,但又不愿意止步于障碍之前。他们在生活中,以勇士的姿态对抗不同的困难,又在体育训练场上,以战士的姿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浪费时间责备命运的不公,而是奔跑起来、畅游起来,用奋战击退他人的成见,翻过心中的藩篱,攀越一座座高山。冲击残特奥会,这支广东省残疾人铁人三项队已备战多时!
策划/黄颂豪、海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水下镜头/特邀摄影师吴镇轩
3月13日晚,春寒不定,广东省肇庆市体育馆对面的旅馆大堂,当天刚刚完成近期最大强度训练计划的广东省残疾人铁人三项队(简称“铁三队”)队员正聚在一起,听取教练张兆政对训练的总结和分析。
这支由视障组、肢残组、轮椅组组成的队伍,去年5月开始组队训练,目标是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特奥会”)。这也是中国首次立项该项运动。
“还有8个月就是比赛,只要翻过了这座大山,你们就会被看见。”张兆政语重心长,“努力付出,别留遗憾”。
数十名来自不同队伍的运动员,在成为运动员的那一刻起,已超越“障碍”这座大山,而前进的路上,还有不同的高山需要被不断攀越。
“成见是一座我们最想翻过的大山。”铁三队运动员张健说。
铁三是挑战也是扩展
3岁时因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从此与轮椅为伴的张健,近12年来已经参加过90多个马拉松比赛,但使用的都是生活轮椅,而铁三赛的5公里跑中,轮椅运动员需要使用竞速轮椅,且对技术要求很高。竞速轮椅并不是他面临的唯一挑战,去年5月加入铁三队时,他面对的是三大关:没接触过竞速轮椅,没玩过手动自行车,还是个旱鸭子。在许多人看来,他甚至还有“绝对的劣势”——年龄。即使是在健全运动员中,45岁也已经是“高龄”。
让他奋不顾身暂时放下正在走上坡路的创业项目、暂时离开家庭,投入到封闭式训练中的,是他对竞技体育的热爱,“我心里有突破极限的渴望”。
铁三是达到目标的全新机会
20岁的李奕宗本来是广东省残疾人游泳队的队员,去年5月加入到铁人三项队,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在游泳单项上可能很难拿到心仪的成绩,而铁三项目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它更考验一个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尽管有游泳的“童子功”,在铁三项目中有一些“天然优势”,但三个项目对李奕宗来说也是全新的开始。“之前我擅长的是短距离游泳,现在是长距离比赛,而且在公开水域里比赛跟在泳池里还真的不一样。”李奕宗说,难点在于公开水域中有更多变数,比如天气、风势、顺流逆流等变化,对于运动员是一个考验。
对自己有很高要求,并拼尽全力,是因为体育对于他来说,是人生的目标与动力。李奕宗说,现在自己的目标就是比好残特奥会,尽管听说目标对手很强,他仍很坚定:“我不胆怯,我知道我还有机会。”
春天的广东,草木葳蕤,阳光明媚。肇庆市体育馆的田径场上,他们奔跑着,摇着竞速轮椅,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投下长长的影子。
每个运动员都有一段也许不再提及、也许已变成激励的故事。在竞技场上挥洒汗水的时候,所有的过往将被释怀。曾经绊倒过他们的障碍,如今成为他们最强大的精彩。
他们相信,没有不能翻越的高山。他们相信,在春天种下汗水,胜利必将在秋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