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非遗“共舞” 民企“智”变突围
陈家源

  仅需两分钟,就能用AI定制一件英歌舞非遗潮服。

  展馆内各类纺织服装展品琳琅满目。

“厂二代”李昭楷(左二)向客户介绍新研发的面料。

  英歌舞跳进T台秀。

英歌舞遇上T台秀,擦出传统与时尚的火花。

  仅需两分钟,就能用AI定制一件英歌舞非遗潮服;不到20秒,AI设计的潮流内衣便跃然于屏幕之上……3月18日至20日,第四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潮汕服博会”)在汕头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全国最大的贴身衣物原产地展会,本届潮汕服博会吸引全球17个产业集群、超1000家企业参展,通过13万平方米展区集中展示从纱线、面辅料到成衣的全产业链生态,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的“世界超市”。

  记者探展发现,纺织服装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碰撞,正不断催生出传统展会的“新玩法”;而00后“厂二代”们的丝滑接班,则用新技术重构生产线,带领着传统民企蹚出一条向新“智”变的突围之路。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玩法“上新”:“AI”定制非遗潮服,“秀”出时尚创意

  首设产业集群馆、首提“贴身服饰”概念、首次移师汕头国际会展中心……今年的潮汕服博会可谓“新”意满满。从首届3万平方米的展会规模,到如今的13万平方米,本届潮汕服博会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贴身服饰原产地展会。

  漫步展馆内,各类纺织服装展品琳琅满目,“潮派服饰”引领国潮风尚,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尚的海洋。记者留意到,展馆内的智能设备展区人头攒动,而利用AI技术进行个性化定制T恤的摊位前更是人气爆棚。

  展会现场,首个行业类垂直类智能体“潮汕非遗新衣橱”成为“明星展区”,它将DeepSeek大模型和服装设计、潮汕非遗进行深度连接,实现“AI”与非遗同台共舞。

  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只需向AI工具——DeepSeek发出指令,如“生成一个紫色的可爱英歌舞者形象”,AI便立即对记者的需求进行分析思考,30秒后即可生成定制T恤上的英歌舞潮酷图案,再经过2分钟的现场喷印后,一件独一无二的英歌舞非遗潮服便被送到记者手中。

  据该项目AI专家汤斯鹏介绍,接入该AI系统后,商家便可根据客户需求,先将生成好的电子图片展示在电商网站上,客户选定图案下单后再开始生产,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往先生产囤货再销售的模式,为商家节省仓储成本。

  本届展会还首次设置了产业集群馆,中山小榄、义乌、普宁、佛山盐步等17大产业集群纷纷亮相,展出品类超100种、新品达20万款,涵盖内衣、家居服、保暖内衣、运动瑜伽、面辅料、机械设备等全产业链品类。

  记者走进中山集群馆看到,AI智能裤、免洗裤等新产品吸引了不少客商的注意。“我们的AI智能裤是首次亮相服博会,通过AI设计配合弹性柔软的面料,打造出与人体线条贴合度极高的内裤产品。”中山市她爱服饰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林女士介绍道。

  民企破局:00后“厂二代”接班,用数智牵引“爆改”工厂

  从一针一线到全产业链集群,汕头纺织服装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历经40多年积淀,成为汕头首个达到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如今,越来越多年轻的“厂二代”正接过接力棒,成为民营企业“智”变突围的领路人,他们用数智牵引、创新驱动等新模式,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这款面料摸起来有绒感,手感顺滑还不易起球,是今年才推出的新品。”在服博会面料馆的元隆国翔展位内,00后“厂二代”李昭楷正向客户介绍新研发的AR面料。别看他年仅25岁,聊起公司的产品时已然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在接待客户的间隙,李昭楷向记者讲述起他的“接班”故事。原来,李昭楷的父母在汕头市潮南区经营着一家面料生产企业。“以前厂里都是按客户提供的样品生产,并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李昭楷意识到,纺织民企要想破局突围,就必须借力科技创新,“要抢在客户来样前就把产品先设计出来”。

  于是,2022年大学毕业后,李昭楷并没有选择从事所学的软件专业,而是决定回家“接班”。对员工进行优化换血、组建设计研发团队、购置智能化设备……接班后,李昭楷开始“爆改”工厂,为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注入新活力。

  短短3年时间,李昭楷已为工厂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他向记者介绍起一台自动检测次点的智能机器,“以前生产面料时,要靠人工验布,往往一人要看七八台机器,难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李昭楷介绍道,“用上这台人工智能设备后,可通过让AI学习,利用图像识别等技术精准找到布料中破洞、断针等次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如今,在李昭楷的影响和带领下,家里的两个弟弟李汶楷和李泽锴也已先后接班,3个00后“厂二代”。“我二弟负责义乌市场的销售,三弟则负责电商领域。”李昭楷感慨道,“相信只要主动拥抱新科技,传统产业也能迎来新的春天。”

  产业升级:小镇办起时装周,乡村秀出“国际范”

  近年来,汕头锚定“打造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目标,谋划建设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智能化纺织工业产业园区、国际会展中心、产业总部大厦等纺织服装产业“四大工程”,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拓展。

  在第四届潮汕服博会开幕现场,汕头正式发布新“四大工程”,即建设新质面料制造基地、国际纺织数贸基地、智能云仓中心、人才融创中心,从面料研发到品牌销售形成闭环,全面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留意到,本届潮汕服博会还首次提出“贴身服饰”概念,除了内衣家居服,还包括瑜伽服、运动服等品类。而展会的一大核心亮点,便是提出将汕头打造成全球贴身服饰的“时尚策源地”。

  为此,本届潮汕服博会还将潮流T台搬到小镇里——3月19日晚,首届汕头国际贴身服饰时装周在潮阳区谷饶镇汕头国际纺织城开幕,这场“接地气”的走秀,以乡村为秀场,秀出满满“国际范”。

  “我们整场走秀是一个综合多品牌的集合秀,在潮汕的小镇乡村走秀,既能展示潮汕人服装设计的质量、面料的轻薄,也能展现潮汕人敢拼敢打的精神。”首届汕头国际贴身服饰时装周总导演肖寅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次时装周的主题“向源而生”是致敬汕头从一根纱线到全球产业链的匠心深耕;“无界共创”则寓意传统与科技、东方与国际的跨界融合。

  放眼全国,能承办起一台国际时装周的小镇屈指可数,谷饶镇国际时装周的成功举办,是汕头长期以来积极壮大谷饶镇特色优势产业厚积薄发的成果。从谋划建设国际纺织城带动镇域功能完善,再到镇域综合实力提升发展,汕头真正实现以“一个城”带动“一座城”,让汕头国际纺织城和谷饶镇都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招牌。

  “我们接下来每一年都会找一个地标来打造时装周,比如汕头小公园,南澳岛的北回归线雕塑等。”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庆渲表示,将通过时装周的打造来引领企业打造品牌,以品牌为引领带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