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文旅地图游莞城 一起去感受古韵新风
刘满元

  莞城文旅地图。(莞城供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莞城宣

  老字号的吆喝声、骑楼下的肠粉香、东莞可园的蕉叶影、人民公园的晨练号子……它们不是散落的句点,而是千年莞城绵延不断的破折号,引向历史与当下的每一次对话。

  近期,莞城街道推出了莞城文旅地图。跟着这份文旅地图启程吧,一起去领略莞城的古韵新风!

  迎恩门城楼:

  见证莞城几百年风雨

  站在六百岁的迎恩门城楼之上,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远处,明朝洪武年间的古风轻轻拂过歇山顶的檐角,而在古城墙的根基附近,南海卫城墙遗址之上,考古学者们正使用着高科技工具进行精细的发掘工作。

  这座城楼曾见证过明清时期东江盐船的繁忙景象,如今则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风景。

  可园:

  品味岭南园林之美

  向西缓行,东莞可园的月洞门,框住了一方景致。可园是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一,作为岭南园林中浓墨重彩的惊鸿之笔,叠砌而成的英石,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似乎仍洇染着张敬修征战时挥洒的汗水。这位清军将领,把自己在南北征战中积累的胸中丘壑,巧妙地化为假山石隙间“可行、可望、可游”的文人理想景致。

  在邀山阁那绿琉璃瓦的一旁,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满是笑意,他们将镜头对准檐角悬挂的铜风铃,光影交错间,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蒙太奇画面。

  文创园:

  带着莞城独特记忆

  莞城有多个风格不一的文创园,既有极具纪念意义的工业风,也有治愈人心的休闲风。每一个文创园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

  沿东莞水道而行,鳒鱼洲文创园和工农8号的工业记忆正在发酵。大烟囱仿佛是设计工作室的骨架,老车间高耸的穹顶下,留下了全国农村工业化先锋和模范的历史烙印,与现代文化沙龙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拐进囍舍文创园的窄巷,旧时光在花窗格子里重新显影。彩色电缆、碎石、木板与各种植物融入了旧建筑,使原本朴素、平庸的旧建筑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容庚故居:

  还原容庚当年生活轨迹

  在容庚故居的趟栊门前,历史显露出粗粝的质地。这座三进三间的清末民居里,《金文编》手稿的墨香仿佛仍在空气中弥漫。岭南建筑独有的风情满溢其间,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模糊的光斑。故居各处,展板林立,其家族后人捐赠的藏书有序陈列,详细地讲述着容庚的生平以及其家族的历史渊源,将生于莞城、长于莞城的伟大学者容庚当年的生活轨迹,清晰地还原在众人眼前。

  东莞记忆首开区:

  找回渐远的故乡记忆

  月光渐渐浸透东莞记忆街区,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才真正拉开帷幕。

  在清代老宅古朴的门楣下,共享空间里的公共艺术项目正悄然展开,年轻人们以艺术为笔,努力复原那些渐渐消失的故乡记忆。而在这街区之中,最具温情与活力的时刻,总是出现在茶楼里。莞城曲艺协会的艺术家们翩然而至,登台献艺,那婉转悠扬、咿咿呀呀的戏曲声响起,昔日的热闹场景仿若再度重现。

  千角灯:

  领略非遗无穷魅力

  夜幕织就深邃,千角灯如星辰璀璨,点亮了时光的长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千角灯承载着宋宫灯影,融扎制之巧、书画之韵、剪纸之灵、刺绣之精,千灯千角,工艺绝伦,无图无样,仅凭师传,铸就千古一灯,其华美之光,令人叹为观止。

  打卡莞城,举起镜头对准古迹,当西城楼洒下的月光,悄然爬上鳒鱼洲的钢架,当东莞可园里灵动的锦鲤,游进我们定格瞬间的照片中的池塘,这座城市的岁月年轮里,便又增添了一圈独属于此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