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手”之渴如何解
付迎红

  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众多求职者纷纷涌入新兴赛道,由此掀起了一股“飞手”考证热潮。

  无人机考证热在当前市场高温不退,反映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机遇。与之相对应,越来越多人通过正规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关证书,将吸引更多资金和技术“入场”,助力低空经济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市场火热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但有些问题也必须得到正视。据行业人士透露,要让一名“飞手”从入门到精通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在培训过程中每人要投入几万元的成本。执照取得后,企业还要提供场地、设备、物资以及教员等资源,对“飞手”进行二次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也抬高了“飞手”的成长门槛。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已有部分地方出台了免费培训“飞手”和推荐就业等支持政策,带动当地无人机培训系统、认证标准、考试系统等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类似的支持举措还有待仔细研究完善。

  除此之外,解决复合型人才之“渴”也很关键。目前来看,市场上紧缺的不是普通“飞手”,而是同时具备无人机飞行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的高级“飞手”。也就是说,仅有培训执照一纸证明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将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场景中,为传统行业赋能。在这方面,有必要更新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将无人机培训与高校教育结合,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兼备的“飞手”,以适应日益升级的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