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卖惨带货”惨淡收场
张冬梅

  亲情悬疑、家庭伦理、爱恨纠葛……这不是影视剧,而是当下一些带货直播间里轮番上演的剧情。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此展开采访,揭开直播间虚构剧情背后的“套路”。

  近年来,“卖惨”二字时常跟直播带货挂钩,卖惨式直播屡遭口诛笔伐。一些网络直播间俨然成为“悲惨世界”:衣衫单薄冻得瑟瑟发抖的古稀老人,身患绝症不知道还能挺多久的年轻主播,被前夫家暴、强抢孩子的妈妈……“悲情”为主播们赚足了关注和流量,收获无数人的善意关心和慷慨解囊。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当苦情骗局被戳穿,“入戏”的观众情何以堪?消解的社会信任如何弥补?

  卖惨的剧情千千万,但最后的结局都一样:请君掏荷包。先看“前菜”,“苦主”们一番“唱念做打”,直叫人移不开眼、同情心泛滥;再上“主菜”,在“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吆喝中,主播靠着“爱心订单”大肆带货吸金。而这些都是精心“烹制”的,背后是由MCN机构、主播、演员、编剧等各环节串起的成熟体系。可以想象,一只羊被一群狼环伺,有多可怕。

  说起来,坊间早有“××厂倒闭了,老板欠债跑路,员工拿货抵工资”这样的甩货促销手段。如今再看,此类营销逐渐销声匿迹,即便还有也很难引人驻足。“卖惨带货”不过是“进阶版”,搭上了直播快车,且剧本更加丰富而已。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封号、罚款、拘留、判刑……随着整治发力、监管加码,“卖惨反被卖惨误”的好戏也不断上演。

  “卖惨带货”非正途。如何治理?有几道关口尤为重要。其一,平台不能失守。平台是直播流量入口。目前,有的平台会在直播间打出“疑似剧情演绎”的提示。那么,提示能不能更醒目、更精准、覆盖更广?此外,在主播资质审核、直播行为规范、技术监测识别、违规账号处置等方面,平台只要主动出击必然大有可为。其二,管住主播是关键。在“卖惨带货”中,主播是核心角色。建议将其作为重点对象,设法套牢责任“金箍”,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机制,如实行“黑名单”和禁入制度,进一步提高违规违法成本。还要对违规账号背后的主体顺藤摸瓜,对问题主播的各式“马甲”一体打击。其三,监管务必在线。除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卖惨露头就打,有关部门不妨加大不定期抽查力度,深入探索全链条治理,给“卖惨带货”来个釜底抽薪,让其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