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姓氏的文化内涵
赵萱

  最近,一位姓苟的“准爸爸”,由于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因此想给孩子改姓。此事登上热搜,引发社会讨论。

  苟先生的想法不难理解,无非是担忧“苟”姓在社交场合给孩子带来负面联想。孩子成年后,工作中他人怎么称呼似乎都有些尴尬;而童年时期,孩子们难免拿姓名起外号、开玩笑,若演变成困扰童年的语言暴力,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

  当地有关部门均回复称,孩子出生后,若不随父姓或母姓,则按规定对第三姓氏进行申请办理即可。制度上的畅通确实让这位“准爸爸”松了一口气,这也是对公民姓名权实实在在的尊重与保障,但“不想让孩子再姓苟”背后的无奈还须得到正视。当下,一些姓氏被曲解、戏谑的现象不在少数,已然消解了姓氏背后的文化内涵。

  姓氏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家族精神的传承,更有一些生僻姓氏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以苟姓为例,其源于邑名、黄帝后裔,由荀、敬改姓得来,诸多起源都大有学问。

  代代相承的姓氏自有其故事,不必再为它们多加“戏”。公众若对生僻姓氏及其文化渊源抱有敬畏心,自然也不会拿来开玩笑,又何来尴尬可言?此外,学校也应多做些姓氏文化的教育普及,引导孩子少些偏见,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自己姓氏的独特之处、多点自信。     (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