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湾区“会办得很出色”
黄维

许海峰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维摄影报道)6月14日,“全民迎全运·体育大发展”广州体育故事会在广州举行。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分享了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精彩故事和深刻见解。

  许海峰对即将到来的十五运满怀期待,他认为广州办赛经验丰富,经历六运会和九运会的锤炼后,“(办赛)只要努力,广州一定行。”

  除了许海峰外,体育故事会现场,还有多位与会嘉宾从运动科学、体育教育、青少年运动、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等维度进行了精彩分享,共同展望十五运体育新机遇。

  亚奥理事会官方资料馆馆长徐风云认为,广州曾举办过第六、第九两届全运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深入探索和创新市场化办赛模式,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开放、包容、创新的粤港澳大湾区将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将从中获得全面的体育事业发展机遇。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院士,暨南大学港澳子弟学校理事长、创办人邓强光,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党总支书记郭云海,珠江实业集团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唐盛,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欧阳湘,原人民日报体育高级记者、中国体育记者协会理事、新体育杂志社执行主编汪大昭等重磅嘉宾也都上台与听众们分享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精彩故事和深刻见解。

  对话许海峰

  谈广州情怀 “广州是我射击生涯的福地”

  对于广州,许海峰非常熟悉,他甚至认为:“广州是我射击生涯的福地。”“就在我参加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之前,有三站射击资格赛,前两站都在广州的黄村训练中心,打完资格赛,才出发去奥运会。”许海峰回忆。

  “我们射击队冬训,有2/3的时间在广州度过。”许海峰说,“广州我来的次数太多了,从1984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来。广州的气候宜人,北方的冬天太冷了。射击项目除了10米项目是在室内,25米、50米项目都是运动员站在室内,向室外射击,北方天气太冷,很快手脚冰凉,你的食指就没有感觉了,扣扳机的节奏受到了影响。”

  “广州的射击场地完备、专业。”许海峰总结,“广州是传统体育大市、强市。之前广州已经办过两次全运会了,经验非常丰富。1987年的六运会我来参加了,2001年的九运会,我是作为教练员的身份来的。广州办赛很有经验,水平很高。明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相信也会办得很出色。”

  “我坚信,只要努力,广州一定行。”许海峰说。

  谈奥运首金 “只是感觉‘不错,夺冠了’”

  对于那枚意义重大的中国奥运首金,许海峰笑谈,自己已经被连续问了40年的问题了,但他依然觉得一切都历历在目。

  “对获得首金,感觉没有国内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反应那么强烈。作为一个运动员,能够去参加比赛,打出自己的水平就行了,至于是第几,当时真的不太在意。那场比赛还不错,打出了水平了。”许海峰云淡风轻地回忆,“结果过了半小时通知我,我是第一名,也只是感觉‘不错,夺冠了’,一点其他的感觉也没有。”

  很快,中央电视台的前方记者向许海峰反馈,当时刊载他夺得奥运首金的各家报纸被抢购一空;1984年8月3日回国,许海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祝贺。他下定决心,继续努力,为国家多获得一些荣誉。此后的北京亚运会,他独夺四金;他又接连拿下1991年世界气枪锦标赛冠军,同年又在亚锦赛独揽五金。

  很多年来,大家都会问许海峰射击的“秘诀”,他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秘诀,对于心理的要求很高。我为什么拿到金牌?是因为我去的时候都没有想过能拿金牌,我只要去努力就行了。如果我带着‘一定要拿金牌’的思想去,‘如果不能夺金就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的思想,也许我就拿不到了。”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想得不需要太清楚了,太清楚了可能就麻烦了。”许海峰颇有哲理地总结,“你只要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好了。”

  谈历史荣誉 “我自己没留下什么,都捐了”

  许海峰是个潇洒的性情中人。他坦言,自己在家里基本上没有保存多年以来的荣誉、奖牌、奖杯和纪念品,能捐的都捐了。在接受采访前,他拿出了自己现在为数不多的藏品之一——1986年汉城亚运会的金牌。

  “我现在自己只留了三样东西。”许海峰说,“第一个是这一块金牌,1986年汉城亚运会的金牌。我当时拿了4块金牌,捐了3块,留下了这一块。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我也拿了4块金牌,留了1块,捐了3块。广岛亚运会我只拿了一块金牌,我留下了,现在我就留下了这三样东西。”

  许海峰介绍,他的奥运首金捐给了国家博物馆,而当时的比赛用枪、望远镜捐给了中国体育博物馆,剩下的几乎所有纪念品,都捐给了他家乡的安徽省体育博物馆,大约有1700余件藏品。

  “我留下来的话,也就是自己看看。放到博物馆去,看的人更多。”许海峰很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