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稳居“全国大学生第一城”

  (上接1版)

  高职教育办学实力走强

  植根丰沃的产业土壤,广州的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广州现有“双高计划”建设高校9所,位居全国第二。《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东部地区50所人才培养、服务贡献、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中,广州分别有4所、9所、4所,数量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充分彰显了自身的办学实力。

  近几年,广州的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完善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中高职贯通、专本协同培养、自主招生、现代学徒制等,为有意愿够条件的学生提供多种升学发展路径,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横向融通。吸引力不断增强的结果是,招生“入口”人气不俗。近三年的录取数据表明,优质院校的报考热度稳定在高位,大量专业在夏季高考中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控制线。

  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本科的设立更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标志着我国“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确立,毕业生在考公、考编等方面和普通本科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并大量进入制造类及相关产业领域,为缓解实体经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作出积极贡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类毕业生项目开发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较快适应岗位需求,是助力企业发展的“即战力”。

  最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成功设立备受关注,加上全国首批试点的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州也有2所职业本科,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同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成功设立“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三所学校的首批本科专业都与广州新一轮重点产业发展密切挂钩,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学科专业设置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

  在读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同时,对于如何留住人才,广州一直在思考。“破题”的关键抓手,是真正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为此,广州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大力加强交叉学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输送高层次人才。

  202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广东共有39所高校新增了88个备案本科专业,2所高校共新增4个审批本科专业,共计新增92个本科专业。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地区高校占比过半。如中山大学新增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专业,华南农业大学新增了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专业,广州大学新增智能建造专业,广东工业大学新增了新能源汽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增了密码科学与技术、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等。

  在新增的4个审批本科专业中,华南理工大学新增了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智能海洋装备专业,这两个专业均为2024年批准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华南理工大学也成为国内首个申请设置该专业的高校。

  实际上,近年来,广州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点,健全高校学科专业体系,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总的来说,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稳坐“全国大学生第一城”,广州如何将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转变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这一问题备受关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广州市新型智库基地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罗明忠教授认为,要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广州可以下功夫构建更友好、优美、适宜的人才生态环境。具体而言,“友好”主要指创业就业方面要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优美”是指面向人才的办事简便高效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舒服惬意,“适宜”是指“人岗匹配”,让人有预期,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