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近万亿元
林晓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6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5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6万亿元,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7.0%,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4.2%。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在主动“挤水分”的基调下,新增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数据表面上虽然增量不大,但在排除虚增部分后,金融数据更实、效率更高。总体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超11万亿元

  今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今年前五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不过,5月单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500亿元,同比少增4100亿元,环比多增2200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当前,禁止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套利,企业信贷还款和不续作增多;此外,部分企业加大发债力度替换贷款和年中票据融资面临集中到期压力,也对5月新增信贷造成扰动。但5月新增信贷环比多增,同比虽有所减少但信贷质效更高。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央行盘活存量金融资源,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客观上,这影响货币增速有所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收紧信贷。

  存款方面,前五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75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39万亿元。

  多因素扰动 M1、M2增速放缓

  从5月数据看,M1、M2增速进一步放缓,其中M2余额同比增长7%,M1余额同比下降4.2%,后者已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引发市场进一步关注。

  对此,温彬分析认为,5月以来,叫停存款“手工补息”的影响仍在发酵,除居民存款在价差优势下继续向非银存款转移外,部分对公存款也有脱媒倾向。伴随增量信用扩张从表内转向表外,对应的货币派生节奏趋缓,M2增长延续承压;5月政府债发行提速和集中税收缴款推升财政存款,也对M2有所拖累。同时,随着协定、通知等对公“类活期”存款付息率出现明显下行,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虚增部分正逐步压降,这一过程也对M1增长形成较大扰动。

  “而部分资金从存款分流到理财后,虽不再纳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且当前‘挤水分’的效应也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温彬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