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汉服赏花 赏花人在看我
程依伦、梁意聆、刘硕

程依伦

梁意聆的宝宝栗子

   陆漪蔚

扫码看街头采访视频。

  三月赏花季,宝墨园、余荫山房、兰圃等地出现不少汉服美女,塱头村、莲塘村等开满烂漫鲜花的古村落也与汉服非常适配。广州日报的小编们也有不少汉服爱好者,让她们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汉服,聊聊自己与汉服的小故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程依伦、梁意聆、刘硕 见习记者陆漪蔚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意聆、杨泽彬、程依伦

  栏目策划、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腾、张宇

  穿上汉服 重拾“衣礼”

  第一次接触汉服,是在2022年春节。当时,我在西安过年,在逛长安不夜城时,看到那些华美又大气的汉服,便瞬间被吸引,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汉服。但“入坑”汉服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哪怕是一套形制标准、制作简单的盛唐款复原汉服,也包括上衫、襦裙、披帛三件套,倘若加上大袖衫、内衫、内裙等,加起来的价格起码需要1000元;倘若再算上外出做发型,汉服属实“烧钱”。

  因此,直至2023年的10月,因为一次需要做广州汉服产业的相关选题,我对汉服市场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得以通过圈内人了解了上百个汉服品牌,并找到了几个最适合自己消费能力以及穿着风格的商家。迄今为止,我已经购买了5套汉服,此外,还有4条不同价位的马面裙。其中我最常穿的,是一套初唐形制的汉服,由坦领、褙子、襦裙构成,轻便而飘逸,每每穿上它,就会想到初唐女子骑马射箭的场景。

  有了汉服后,我也在努力将其“日常化”。参加节日庆典的时候会穿全套汉服,并做好妆造。在日常生活中,比如逛博物馆、逛街、约会等,我也会通过搭配贝雷帽、簪花等来搭配汉服,进行简单的造型。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曾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当我们穿上汉服时,不仅仅是为了美,更是为了重拾“衣礼”,通过服装,让更多人了解美丽的传统图样,了解服饰与妆容背后的女性地位,了解一个时代。(程依伦)

  汉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

  “明天出门约不约汉服?”

  “约!”

  结伴出游前,我和好友确认了穿衣计划。回想起来,我俩相熟正是在高中相约加入汉服社团的时候。大学时,我们又一起讨论汉服款式、搭配,穿汉服出游,最终,在校园里拍了一套汉服主题的毕业照。

  最初喜欢汉服,缘于读书时我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穿上身似乎还能“当一回古人”。接触汉服后,我了解了不同朝代汉服的形制、搭配以及延伸出来的古代礼仪、习俗、审美等,越发被汉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吸引。

  当买和穿越来越频繁,我喜欢汉服也多了更为朴素的理由——好看!汉服的宽袍大袖自带“仙气”,配上简单的发型、妆容,整个人就像是“大变身”。最近,我所在的文娱部策划推出了“跟着古诗词游广州”系列视频,画面中,出镜主播穿着精致的汉服,与鲜花、园林、古建筑交相辉映,大获好评;和主播相熟的人也赞道:“看着和平时不一样了!”“更好看了!”这大概就是汉服所拥有的“魔力”吧!

  平时,我也会选择一些汉服单品来搭配日常服装以及穿改良汉服、汉元素等更为日常的款式。当汉服成为一件“好看的衣服”,它似乎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好友穿着汉服来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这里的宫粉紫荆、油菜花、樱花、冰岛虞美人开得正盛。片片花海中,随处可见和我们一样穿着汉服赏花、拍照的女生;最近“卖爆了”的马面裙出场频率自然最高,但颜色、纹饰不同,搭配不同,穿的人气质不同,展现出的美便也各不相同。阳光下,汉服与鲜花相映,穿汉服的人自信、开心,看的人赞叹不已,这道风景线之美,或许并不亚于眼前的花景。(陆漪蔚)

  穿上齐胸襦裙 穿越回盛唐时的长安城

  我想,喜欢汉服这件事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与生俱来的。

  每个女孩子小时候也许都有这样相似的经历:看着电视剧里衣袂飘飘的主人公,自己情不自禁地披上了被子,嘴里默念着剧中的台词,一副自我陶醉的样子。在我小时候,服装业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路上也没有人会穿着汉服上街,只有去到故宫等景区以及各类古装影视城、影楼才有机会穿上汉服体验一把,我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当然,也要感谢爸爸妈妈,愿意花这点钱替幼小的我圆一个古装梦。

  对汉服的关注,是从大学开始的。当时看了沈从文先生的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书透过古代服饰的花纹、样式、面料等变化,窥见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民俗等历朝历代的变迁,虽然是本厚实的专著,但内容却是干货满满,着实让我沉醉其中。

  而我真正拥有自己的汉服,是工作以后的事了,毕竟汉服讲究形制、设计、面料,一套下来怎么也要六七百元起步,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是笔“巨款”,但每个月省一省还是可以“入坑”的。我的第一套汉服是唐制汉服—齐胸襦裙,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使我产生深深眷恋:生活在唐朝的诗仙李白、诗鬼李贺、诗佛王维都是我钟爱的古代文学家,此外,唐朝还诞生了第一女帝武则天,还有我从小就特别爱看的狄仁杰探案传奇……种种原因让我对这个朝代生出了特别的情愫。穿上齐胸襦裙,感觉自己似乎穿越回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与历史的时空联动在这一刻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也让我对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更加自信。

  自己欣赏、喜欢汉服不说,我还从娃娃抓起。我家宝宝未满一岁就穿上了汉服,文化自信当然要从小熏陶!宝宝平时特别不喜欢衣服上有各种饰品,一看到就要直接扯掉,但穿上汉服的那天,她好奇地摸了摸挂在襟领处的云肩,对我笑了笑,似乎很喜欢这件“复杂”的衣服。看来,你也很喜欢穿汉服嘛!(梁意聆)

  着汉家衣裳 邂逅一段芬芳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流传千年的汉服历史,让其在内容和形制有着复杂多样的具体体现。根据当前出土的汉服文物形制分类,按照形制大体分为衣裳制、袄裙等。在汉服文化圈,汉服爱好者多以“同袍”互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同袍”二字,寄托着汉服爱好者们交流、分享、互助的情感认同,携手助力汉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我对汉服的喜爱同样受到古装电视剧的影响。电视剧中主人公衣袂翩翩,就此给我留下了关于“美”的初印象。事实上,在汉服未“出圈”时,拥有一件汉服其实并不容易。由于缺乏系统的形制整理,当时不少爱好者只能根据古装剧中的剧照,找裁缝私人订制。从款式确定、布料选择到量体裁衣,不仅流程繁琐,定价也相对较高。那时候妈妈衣柜里的旗袍和丝巾是我长期觊觎改造的材料。也不怪网络上有人戏言“汉服的火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披着窗帘布的孩子长大了”。

  从找裁缝量体裁衣到电商平台一键下单,随着汉服文化从“小众”走向台前,集销售、妆造、摄影一条龙产业的集聚,也让众多汉服爱好者在领域深耕中将兴趣变为职业。从当下的市场来看,马面裙或许是当之无愧的“销冠”——不同于齐胸等较为复杂华丽的汉服形制,一片式的马面裙既可以与传统形制搭配,又能与衬衫、T恤等现代服饰“混搭”,方便又美观,自然赢得市场。汉服正在从部分群体的特殊装扮向大众日常衣着的发展方向延伸。

  翻开广州的赏花地图,从永庆坊、光孝寺到宝墨园……绽放的花城,为汉服出行提供了天然背景。不妨在周末约上三五好友,着汉家衣裳,于江畔泛舟,邂逅一段芬芳。(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