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活动入选“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穗文考)记者获悉,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我在花城 遥望伊洛——‘洛京风华’展览配套社教活动”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百强案例名单”,在全国240项申报案例中突围,进入复评环节。
今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我在花城 遥望伊洛”是展览配套社教活动。据院(馆)方发布的消息,从展览筹备阶段就与荔湾区东沙小学、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合作共建单位密切沟通,依托展出文物元素,结合历史知识,研发、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教活动。
院(馆)方与荔湾区东沙小学合作,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礼仪等培育,围绕展览内容开设剪纸、版画、国画、书法、立体手工等形式多样、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人文美育特色课程。同时,结合展览中曹休墓出土汉代学童教科书《急就篇》有关文字内容,活化呈现汉代幼童读书场景,让小学生借助游戏与表演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对中学、中职院校,则开设社团课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其中,广东实验中学近思汉服社学生根据展览内容策划“洛京遗梦”舞台秀表演节目,学生们自主学习博物馆提供的展览导读材料、查阅资料、撰写脚本、购买服装道具、制作视频等。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开设“汉魏千年韵·洛阳女儿情”汉乐府诵读课程,充分发挥歌唱和粤语诵读汉乐府的特色。
与高校的合作则更为深入,侧重让文物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一是与星海音乐学院合作开展伎乐俑活化研究项目,通过还原伎乐俑的姿态,舞蹈学院师生在“复现”基础上进行“现代创编”,编排创作舞蹈《皓月》。节目在展览开幕式上演,获得好评。二是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创作展示背景、海报、探索折页、文创、互动装置等作品。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15位师生全程参与策展工作并展开创作,为展览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