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跨学科学习目的
广博“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
2022年12月05日  卜松竹

图:广州博物馆提供

市民参加文博活动 主办方提供

  两活动入选“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松竹)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百强案例名单”出炉,广州博物馆“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在全国240项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5个入选案例之一。

  广州博物馆主馆址镇海楼是跨越六百年风雨的历史文化名楼,作为广州著名老城标,素有“岭南第一胜概”之誉。

  据馆方发布的消息,有关镇海楼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军事功能或文化意象,而忽略了其“正看似楼,侧观如塔”的特殊样式,以及数百年来立于复杂倾斜的山地仍能保形制不变的独特营建构造。基于此,馆方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历史学、建筑学、测绘学等跨学科学习目的,策划研发了“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

  据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及学情特点,课程设置了中学版和小学版两套个性化内容,分别包含理论学习、实地测绘和模型搭建等。一方面由建筑学专业老师以准确规范、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镇海楼的历史背景、形制特点、材料和装饰等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对镇海楼的主要构件进行实地测绘,搭建镇海楼模型等,将文化理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

  经过理论课学习,学员到镇海楼现场感受历史名楼六百年的沧桑与气魄,触摸红砂岩墙体的岁月痕迹,分组测绘大门、窗户、栏杆、柱体,亲手记录数据和绘制图样,与镇海楼建立独特的“联系”,了解工匠精神传承至今的魅力所在。

  为了让学员掌握镇海楼独特的营建要点,馆方委托专业公司按照实际比例设计制作了“超限量版”的椴木质镇海楼模型,外观复原度极高。学员们分工合作,一步步拼砌搭建起基座、墙体、屋顶、窗户、正脊、腰檐,最终成型,成功搭建一座“镇海楼”。

  据馆方发布的数据,“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招募实施以来,共开展5场活动。每次招募公告发布,报名人数均达数百人,可以说是“一位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