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院区,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进入医院。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摄
权威发布
昨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州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重症的危险人群,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重症的高危人群。但目前全市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仅为52.7%,提高老年人接种率非常迫切也十分必要。广州各区已对外发布了231家新冠疫苗接种点,考虑老年人年纪大、行动不便等情况,可提供上门接种、开设专场等便民服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翁淑贤、何颖思
疫情通报
疫情仍维持
聚集性与点状散发并存的态势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通报,12月3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4581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会面发现71例,其余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筛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3771例、轻型和普通型810例,无重型、危重型患者。12月3日,全市当日出院(舱)10047例,本轮疫情累计出院(舱)76376例。
“我市疫情仍维持聚集性与点状散发并存的态势,社会面散发个案持续出现。”张屹介绍,新增阳性个案大部分仍在海珠区,天河区、番禺区的城中村出现聚集性疫情;白云区、荔湾区、花都区维持多点、多面散发态势;增城区、南沙区、黄埔区、从化区疫情正逐步下降。
防疫措施
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张屹指出,每年秋冬季交替都是发热性疾病高发期。加之广州近期降温降雨,骤冷骤热,市内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有所增加。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通过加强诊疗区域分区分隔管理,合理调配人手,优化就诊流程以及加强通风消毒等,发热门诊全方位做好接诊工作。
其中,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颜泽介绍,该区实施发热病人接诊能力倍增计划,对现有发热门诊按2倍进行扩容,按人口密度增设基层发热诊室,开展24小时运作。同时,全力做好定点救治医院床位病房、重症救治床位的建设,加快设备配置和药品储备,组建一线、二线医护人员队伍,开展全员培训、做好备用轮换,满足医疗救治需要。在做好线下医疗救治保障的同时,加快建设推广云上医疗,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全力提供便捷优质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此外,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三种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都适合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张屹提醒,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重症的危险人群,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之前我们新闻发布会曾经通报过的一例82岁危重型患者,就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
本轮疫情报告的本土感染者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656人,其中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有302人。目前,全市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仅为52.7%,这说明还有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尚未完成疫苗接种,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提高老年人接种率非常迫切,也十分必要。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周斌引述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的介绍,在重点推广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的国家中,新冠感染者重症数明显减少了。也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特别是完成加强免疫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降低90%以上。“这些数据都显示,老年人接种疫苗确实起到了防重症和防死亡的效果。”
目前,广州市面上三种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可选择,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都是适合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具体接种方式,可以采用“2+1”或者“1+1”的方式进行接种:“2+1”就是指接种2针灭活疫苗,并选择任何一种路线的疫苗作为加强免疫;“1+1”就是首次接种采用肌注式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免疫采用肌注式或者吸入用腺病毒载体疫苗。
张周斌提醒,现在也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尽可能减少新冠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叠加风险,市疾控中心建议老年人尽早接种新冠疫苗。通常来说,在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14天左右就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行动不便者可申请“送苗上门”
张屹介绍,广州各区对外发布了231家新冠疫苗接种点为市民提供接种服务。社区在组织疫苗接种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年纪大、行动不便等情况,采取了多种便民服务,如上门接种、开设专场、定期回访等方式,切实做好服务保障。白云区介绍,针对老年人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行动不便等情况,该区成立接种小分队,组织“送苗上门”,提供登记、疫苗知情告知及健康评估、接种及接种后留观医疗保障等服务,最大限度提供便利。
张屹表示,近三天,新冠疫苗日均接种量均破万人。她呼吁,近期广州新冠疫苗充足,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朋友,特别是老年人朋友,以及尚未完成加强接种的市民,主动前往就近接种点进行健康评估和完成疫苗接种,共同筑牢夯实免疫屏障。
专家答疑
儿童感染新冠以轻症为主 3到5天恢复
目前正值秋冬季节,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小孩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该如何处理?如何减少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新冠病毒感染?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部主任兼感染科主任徐翼就家长的关切作答。他说,儿童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通过国内外的临床资料来看,儿童感染的病例大多数都是以轻症为主,一般发烧时间不长,3天到5天就恢复;其他还有咳嗽、呕吐、腹泻、乏力这些临床症状。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即使是新冠疫情初期的原始毒株,包括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儿童感染了发生成肺炎、进展成重症的比例也比成人要低。”徐翼说,所以目前3岁以内的孩子即使没有疫苗的覆盖,由于他们的活动的区域比较局限,暴露的风险也相对比较低,年轻的父母不必过度焦虑,但要做好日常的防护。
儿童家庭聚集性发病的占比较高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也是孩子的父亲,徐翼为家长支招如下:
第一,在秋冬季节,除了新冠病毒以外,还有一些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也可造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这时家长就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和食欲,如果孩子体温并不是很高,精神、食欲还好,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水、多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并加强密切观察;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伴有频繁咳嗽、呕吐,精神不好、食欲下降,要及时就诊。
“大家可以通过我们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咨询,来得到相应的建议。”徐翼补充道。
第二,建议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尽量避免进入高风险区,还有人口密集或是封闭的区域,减少暴露的风险。同时,家长还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也有助减少暴露的风险。
通过国内外儿童发病情况看,儿童家庭聚集性发病的占比较高,高达90%以上,“这就提示我们家长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加强自身的防护,来筑牢我们的免疫长城,保护‘城墙内’的孩子。”徐翼强调。
徐翼说,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拥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医、南方医、广医等优质的儿科医疗资源,既往也应对了儿童流感、手足口病、儿童登革热等一系列疫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为广大的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就业服务
前10个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59万人
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明华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广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疫情的较大冲击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就业规模稳中有进,重点群体就业目标完成良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保持活跃。1-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59万人,促进创业4.3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0.28万人。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31.24万人,同比增长2.47%。各项就业指标均快于序时进度,居全省首位。前三季度全市登记供需总量为1300万人次,其中求职总量636万人次,岗位供应总量664万人次,供大于求,供需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我们重点抓了四方面工作。”李明华表示,人社部门突出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真金白银保市场主体。1-10月,共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5.4亿元,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28.5亿元,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9.28亿元。此外,加强就业服务对接,保企业用工促居民就业,建立21条重点产业链用工保障促就业工作机制,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4万人次。突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精准帮扶,强化对失业人员分级分类帮扶跟踪服务,14.73万就业在册脱贫人口实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稳在广州。同时突出创新创业,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1-10月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8笔共7.81亿元。
突出做好受疫情影响重点人群的就业服务
李明华表示,10月中旬以来,面临抗疫三年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形势,文体娱乐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部分制造业受到直接冲击,花都、白云、海珠等重点地区就业受到较大影响。对此,人社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一方面是加强了就业失业监测预警,对全市社保参保增减员、市场主体设立和注销、规上企业、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用人规模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制定了风险预案;另一方面,突出做好受疫情影响重点人群的就业服务,制定《做好受疫情影响的重点群体职业介绍服务工作方案》,累计向异地务工人员推送14.3万条就业服务信息,提前组织返岗,保障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需求;最后是不间断提供就业公共服务,利用“广州公共招聘”线上平台,举办线上招聘会。10月以来,共受理审核各项就业创业扶持补贴6.30亿元,惠及5.33万家企业,27.81万人。
经济整体韧性强,就业基础依然稳固
“当前,广州市就业环境复杂严峻,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主体稳岗、扩岗能力有所下降,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全市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数量在增长。但是整体而言,广州经济整体韧性强,就业基础依然稳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完善,就业政策和服务保障持续发力,城市的活力逐步恢复,企业正在有序复工复产。”李明华表示。
下一阶段,市人社局将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力岁末年初就业再攻坚。着力提升企业和劳动者政策享受覆盖面,狠抓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政策落实攻坚,特别将引导医学类院校毕业生来穗留穗就业,筑牢广州市各级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其次,积极开展“春风行动2023”。开展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扩大节前节后的返乡返岗专车专列规模,助力异地务工人员节前安全返乡、节后顺利返岗。同时积极筹备开展留穗人员慰问及节后专场招聘服务。三是多渠道储备就业岗位,做好重点群体求职服务,加强就业宣传引导,并做好线上线下公共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