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队第8队队长苏宁和她的丈夫邢启明。
疫线守护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何颖思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凌晨1时,作为广州市番禺区三大流调中心之一的党校流调中心五楼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电话问询声、敲击键盘声此起彼伏,相融交织。
追溯传染源、追踪行动轨迹、排查密接者、现场流调溯源……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流调员犹如“侦察兵”,不分昼夜,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与病毒竞速赛跑。一批批流调员们驻扎在流调中心,舍小家为大家,守护着家园平安。
昨日,记者走近两对流调一线的夫妻档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故事。
见面先聊工作再聊孩子
邢启明和苏宁是番禺流调一线的一对“夫妻档”。11月初以来,作为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队第8队队长,苏宁吃住都在区流调溯源中心,而邢启明则是区卫健局工作人员,负责协调镇街防控办、公安等多部门开展各项应急处置。
两人工作的地方只相差1.7公里,却只能在疫情处置现场相见,“见面都是聊工作,聊完工作才会聊孩子。”苏宁说道。
苏宁说,一般半夜凌晨是流调中心最忙碌的时段。此时大规模核酸检测异常结果都反馈到了流调中心,大家的工作也立马忙起来,忙完天都大亮了,流调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是昼夜不分的。
11月初以来,苏宁便没有回家。而丈夫邢启明也常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家,家中小孩唯有交给老人照顾。每天,家中5岁的小儿子都要分别给夫妇俩打一次电话才肯睡觉。“小儿子比较黏我,每次都隔着屏幕要亲我。”聊起儿子,苏宁一脸宠溺。
苏宁和邢启明表示,最感谢有家人的支持。“作为疾控人,我们都在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保障群众的正常生活。夫妻间的双互扶持,家里孩子和老人的理解、领导和同事的通力合作,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苏宁说道。
爸爸和儿子都快长成“爆炸头”
陆小玲,是番禺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部一名公卫医生,其丈夫李伟强也是同一单位疾病预防控制部的骨干。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夫妻俩作为区疾控中心应急队员,就投身疫情应急处置工作,11月份以来夫妻俩,只能通过手机视频“见面”。
今年11月,根据中心统一安排,李伟强和其他流调队员被安排到流调中心开展现场处置工作,而陆小玲则负责流调中心密接人员的处置工作,包括外区涉疫人员落地、追阳落地、冷库疫情处置等工作。“由于工作安排,伟强不能回家,而我经常上夜班,家里基本顾及不到,经常剩下两老两小在家。”陆小玲说。
“5岁的儿子很黏爸爸,过去都是要爸爸给他剪头发。现在不停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要让爸爸给他剪头发。”陆小玲笑着说,由于有一段时间没理发了,他们父子俩都快长成“爆炸头”了。除了儿子惦记丈夫,家里婆婆公公也很挂念丈夫,“在前线没日没夜,经常轮轴作战没得休息,担心他身体吃不消。”陆小玲说,其实参与防控工作的同事很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是家里离不开的顶梁柱。“但是防控责无旁贷,大家都坚守岗位,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也希望早日打赢防疫战,早日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