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体培根 润心铸魂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022年09月02日  林欣潼

武术是南武文润学校每位学生的必备技能。

郭碧霞

  教育名家面对面

  ·关爱学生健康的好校长

  即日起,广州日报求学指南“教育名家面对面”栏目正式推出“关爱学生健康的好校长”系列专访,聚焦校园健康教育,探寻广州学校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创新经验。

  自2016年起,广州市海珠区南武文润学校(原南洲小学,现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就以传统中药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多年来成效显著。2021年,该校入选由广州市中小学生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广州市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宣传项目。

  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该校校长郭碧霞,探寻学校培养“小中医”的“秘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

  图/学校提供

  让学生学会“起居有常 饮食有节 治未病”

  “让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进而运用中医药,通过学习健康知识,从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懂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学会治未病,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南武文润学校校长郭碧霞看来,学校的健康教育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有趣、有生命力的活动去体验生活中的中医药文化,并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用到生活里,辐射到家庭中。

  2019年,郭碧霞担任原南洲小学校长,在学校以中医药文化为抓手开展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她结合办学理念与“五育并举”核心目标,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层面,提出了一个健康教育新理念:“健体培根、润心铸魂”。

  郭碧霞解读,要落实这一理念,就要做到“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来塑造学生的灵魂,以中医药治病救人的宗旨来启发学生的智慧,以中医名家的故事来感召学生的情感,以中医药健康的理念来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以中医药实践场所以及基地来落实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目标,以中医药诗词演绎以及手工艺品的制作来开展艺术教育”。

  学校于去年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更名为南武文润学校,增设初中部,如今校内有初一、初二学生。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学生年龄跨度大,覆盖健康启蒙、青春期等阶段,学校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郭碧霞介绍,未来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例如,小学部低年级注重趣味性,中年级注重知识性,高年级注重思想性,初中则以实用性为主。同时,学校还会通过开展中医药校本课程、拓展延伸课程、学科融合课程、中医药文化研学、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社团等形式,把中医药文化渗透入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

  “我们不希望用单纯宣教的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理念和中医药文化的熏陶,效果也更好。”郭碧霞说。

  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融合中医药文化创编武术大课间

  “崇尚简单清淡的饮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每天适量的运动。”郭碧霞校长用三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健康观念。

  郭校长坚持打羽毛球已有十多年,无论严寒酷暑,每周都坚持安排时间打球,不打球时便去跑步。她还是海珠区教育系统教工羽毛球队队长,每年组织球队参加区级市级比赛。正是因为感受到坚持运动的好处以及运动带来的快乐,她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

  多年来的运动经历,让郭碧霞体会到:要找到适合自己、自己喜爱的运动,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在南武文润学校,“武动杏林”武术大课间是一道有声有色的独特风景。在设计大课间时,郭碧霞认为,兴趣是坚持的重要动力,“如果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枯燥,不感兴趣,就无法发挥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才能让学生带着乐趣参与其中?”

  带着这个问题,她带领学校体育科依据学生的体质情况、身心特点,自主创编了这套武术大课间体育活动,一招一式还融入了中医元素,包括热身操、柔韧操、跑步操、跳绳活动、武术操、拉伸操等。

  跑步操的路线模拟人体血液的流动,同学们整齐列队,跑出流水般的线条。“希望以此告诉同学们,经常运动,血液和经络才能够如流水般通畅自如,人也才会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郭碧霞说。

  武术操里则融入了中医的五声疗法,通过吐纳发声,激发及调节孩子们各脏腑的生理功能。随着音乐响起,同学们稳扎马步,展现武术的刚劲之美。

  节假日和居家上课期间,同学们不仅自己坚持做操,还会带上家人一起锻炼。郭碧霞介绍,“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去调整内容、形式,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因为学生喜欢这套操,简单易行又有效果,所以愿意自觉地去做。”

  让学生“沉浸式”感受 “自发式”实践中医药文化

  走进学校的百草堂,一股浓郁的中药香扑面而来,这里是同学们学习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场所。手工艾条制作机、石磨、石臼等工具一应俱全,两个木制药柜中分门别类地装有紫苏叶、广藿香、艾叶、石菖蒲等药材,竹簸箕上还铺着晒干的药草,角落里几缸标有制作年份的陈皮也十分引人注目。

  平常,老师会带领同学们制作驱蚊香囊、艾条、养生茶等。学校有个传统——每届四年级学生都要学习制作陈皮,从开柑取皮、不断晾晒到入缸封存,掌握制作全过程。等到毕业时,学校就会把挂有学生名字及制作年份标签的陈皮作为毕业礼物送还给学生。每年过年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还会把过年剩下的年桔腌制成能化痰止咳的咸金桔和甜金桔。

  郭碧霞介绍,在不断完善下,学校如今设立了“一园、一堂、一场、一厅、一廊、一室、一吧、一中心、两坛、多栏”,包括百草园、百草堂、百草晒场、中医药文化展厅、中医药文化研究室、本草书吧等,供同学们学习并实践中医药文化。“希望提高同学们的体验感和沉浸感,在活动中学习和领悟中医药文化内涵。”郭碧霞说。在本草书吧,同学们常常或围坐一桌,或依墙而站,或席地而坐,认真捧书阅读。在研究室里,同学们则结合中医药,借助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例如模拟不同地域种的药植有什么不同等。

  每逢晴天,同学们便搬着簸箕去百草晒场晒陈皮。郭碧霞回忆,有一天中午,天突然暗了下来,雷声大作,几位本还在睡觉的同学立马跳起来,冲去晒场收陈皮。“可见他们是把这件事挂在心上的,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除了在校内常设综合性学习中医药文化的活动场所,学校还借助社会资源开展活动,如邀请专家进校园,教学生辨认、种植中药材,介绍中药材历史、特征和制作方法;又如与中医药博物馆等基地共建,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同学们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习养生汤配料后,他们在家中指导父母煲汤,或自己煲汤给父母喝;学会种药植后,把种植技巧应用到其他植物的种植上……这正是郭碧霞校长希望达到的效果,“中医药文化只是一个突破口,并非要让学生精通中医药,而是在全方位综合性的学习中学到技能,自发地把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